|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研究方法 | 第14-20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1.2 标本采集 | 第15页 |
| 1.3 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肿瘤标志物 | 第15页 |
| 1.4 琼脂糖光子晶体编码液相芯片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 | 第15-18页 |
| 1.5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 1.6 结直肠癌分期标准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结果 | 第20-27页 |
| 2.1 临床资料 | 第20页 |
| 2.2 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 第20-21页 |
| 2.3 CLIA法联合检测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结果 | 第21-23页 |
| 2.4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结直肠癌TNM分期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 2.5 琼脂糖光子晶体编码液相芯片联合检测AFP和CEA | 第24-26页 |
| 2.6 琼脂糖光子晶体编码液相芯片联合检测CEA、AFP与CLI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27-31页 |
| 3.1 肿痛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第27-28页 |
| 3.2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病理分期中的价值 | 第28页 |
| 3.3 琼脂糖光子晶体编码的液相芯片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展望 | 第32-33页 |
| 文献综述 | 第33-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