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1.3.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1.5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 2.1.1 交互 | 第13页 |
| 2.1.2 交互式语言教学 | 第13页 |
| 2.2 阅读模式的发展 | 第13-17页 |
| 2.2.1 自下而上模式 | 第13-14页 |
| 2.2.2 自上而下模式 | 第14-15页 |
| 2.2.3 交互模式 | 第15-17页 |
| 2.3 国外交互阅读模式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2.3.1 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论介绍 | 第17页 |
| 2.3.2 交互阅读模式与阅读过程 | 第17页 |
| 2.3.3 交互阅读模式与英语课堂教学 | 第17-18页 |
| 2.4 国内交互阅读模式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2.4.1 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论介绍 | 第18页 |
| 2.4.2 交互阅读模式与大学及高职英语教学 | 第18-19页 |
| 2.4.3 交互阅读模式与中学英语教学 | 第19页 |
| 2.5 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3.1 图式理论 | 第20页 |
| 3.2 社会三元交互决定理论 | 第20-21页 |
| 3.3 互动假说理论 | 第21-23页 |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23-25页 |
| 4.1 研究问题 | 第23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 4.3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 4.4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4.4.1 文献法 | 第23-24页 |
| 4.4.2 问卷法 | 第24页 |
| 4.4.3 访谈法 | 第24页 |
| 4.4.4 教育实验法 | 第24页 |
| 4.5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 第5章 交互阅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 第25-35页 |
| 5.1 交互阅读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25-26页 |
| 5.1.1 阅读前导入新课 | 第25-26页 |
| 5.1.2 阅读中呈现新课 | 第26页 |
| 5.1.3 阅读后巩固新课 | 第26页 |
| 5.2 交互阅读模式教学设计案例 | 第26-35页 |
| 第6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5-47页 |
| 6.1 问卷数据分析 | 第35-41页 |
| 6.1.1 实验前问卷分析 | 第35-39页 |
| 6.1.2 实验后问卷分析 | 第39-41页 |
| 6.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6.2.1 实验前访谈分析 | 第41页 |
| 6.2.2 实验后访谈分析 | 第41-42页 |
| 6.3 实验前后测试卷成绩分析 | 第42-47页 |
| 6.3.1 实验前测试卷成绩分析 | 第43页 |
| 6.3.2 实验后测试卷成绩分析 | 第43-44页 |
| 6.3.3 实验前后测试卷成绩变化分析 | 第44-47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47-50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 7.2 对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第48-49页 |
| 7.3 局限与改进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76页 |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