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与小麦专化型有性杂交对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第11-12页
    1.2 小麦条锈菌生物学研究第12-15页
        1.2.1 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1.2.2 生活史第13-14页
        1.2.3 小麦条锈菌专化型第14-15页
    1.3 小麦条锈菌的寄主与转主寄主第15-17页
        1.3.1 寄主范围第15-16页
        1.3.2 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第16-17页
    1.4 小麦条锈菌的毒性变异途径第17-19页
        1.4.1 突变第17-18页
        1.4.2 体细胞重组第18页
        1.4.3 异核作用第18-19页
        1.4.4 有性生殖第19页
    1.5 小麦锈菌有性生殖与病原菌毒性变异的关系第19-21页
        1.5.1 小麦条锈菌小种自交与毒性变异第20页
        1.5.2 小麦条锈菌小种间有性自交与毒性变异第20页
        1.5.3 小麦锈菌锈菌专化型间杂交与毒性变异第20-21页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与小麦专化型有性杂交对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研究第22-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2.1.1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的分离与鉴定第22-23页
        2.1.2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菌系的冬孢子制备第23页
        2.1.3 披碱草条锈菌的病原形态观察第23页
        2.1.4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转主寄主的鉴定第23-24页
        2.1.5 披碱草条锈菌冬孢子接种小檗,鉴定自交后代菌系毒性第24-25页
        2.1.6 有性杂交与后代毒性分析第25-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2.1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菌系的获得第27-28页
        2.2.2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菌系冬孢子制备第28页
        2.2.3 披碱草条锈菌的病原菌形态第28-29页
        2.2.4 披碱草条锈菌转主寄主的鉴定第29页
        2.2.5 披碱草条锈菌自交后代菌系的获得第29页
        2.2.6 自交后代菌系毒性特征分析第29页
        2.2.7 条锈菌披碱草专化型与小麦专化型有性杂交及后代毒性分析第29-34页
    2.3 分析与讨论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丽轮枝菌VdSch9基因功能研究
下一篇:梨小食心虫中肠氨肽酶N3(GmolAPN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