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成后既有线区间能力释放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既有线运输需求预测 | 第16-25页 |
2.1 货运量预测方法 | 第16-20页 |
2.1.1 线性预测法 | 第16-19页 |
2.1.2 非线性预测法 | 第19-20页 |
2.1.3 综合预测法 | 第20页 |
2.2 既有线运输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2.2.1 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 第20-21页 |
2.2.2 货运需求分析 | 第21页 |
2.2.3 货运需求变化分析 | 第21-22页 |
2.3 武广线货运量预测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高铁建成后既有线运力资源配置 | 第25-35页 |
3.1 铁路运力资源概念 | 第25页 |
3.2 既有线运力资源的配置 | 第25-27页 |
3.2.1 运力资源配置的原则 | 第26页 |
3.2.2 运力资源配置的目标 | 第26-27页 |
3.3 高铁开通对既有线运力资源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1 对既有线及关联既有线的影响 | 第27页 |
3.3.2 对既有线及关联线衔接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既有线运力资源与能力协调的分析 | 第29-34页 |
3.4.1 协调性含义 | 第29页 |
3.4.2 既有线与编组站运力协调分析 | 第29-32页 |
3.4.3 既有线运力资源适应性分析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高铁建成后既有线能力的释放 | 第35-51页 |
4.1 高铁开通运营对既有线工作的影响 | 第35-39页 |
4.1.1 对运输计划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2 对编组计划的影响 | 第36页 |
4.1.3 对调度工作的影响 | 第36页 |
4.1.4 对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影响 | 第36页 |
4.1.5 对车流径路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6 对既有线列车开行模式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 高铁开通运营后既有线变化的分析 | 第39-42页 |
4.2.1. 旅客列车数量及种类减少 | 第39-40页 |
4.2.2. 既有线上列车速差减小 | 第40页 |
4.2.3 既有线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 第40-41页 |
4.2.4 运营安全性提高 | 第41页 |
4.2.5. 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释放 | 第41-42页 |
4.3 高铁开通运营后既有线能力释放确定 | 第42-50页 |
4.3.1 既有线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4.3.2 既有线通过能力释放定量确定 | 第43-49页 |
4.3.3 既有线区间通过能力释放基本规律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51-58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51-52页 |
5.2 求解步骤 | 第52页 |
5.3 求解过程 | 第52-57页 |
5.3.1 区段划分 | 第52-54页 |
5.3.2 用改进扣除系数法计算区间能力释放 | 第54-56页 |
5.3.3 用既有扣除系数法计算区间能力释放 | 第56-57页 |
5.4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页 |
5.4.1 实际数据 | 第57页 |
5.4.2 数据对比分析及结论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1 结论 | 第58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