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1.1.2 复杂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顶部驱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顶部驱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复杂系统多学科优化及联合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课题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上卸扣装置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 上卸扣装置概述 | 第19-20页 |
2.2 多学科动态分析理论及仿真软件 | 第20-21页 |
2.2.1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意义及ADAMS | 第20-21页 |
2.2.2 液压系统分析软件AMSim | 第21页 |
2.2.3 PID控制理论及MATLAB/SIMULINK | 第21页 |
2.3 机电液多学科优化方法 | 第21-24页 |
2.4 联合仿真技术及优化平台搭建方法 | 第24-27页 |
2.4.1 联合仿真技术 | 第24-25页 |
2.4.2 支撑软件简介 | 第25页 |
2.4.3 支撑软件间接口技术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上卸扣装置机电液多学科系统优化 | 第28-42页 |
3.1 子系统交互参数的关系 | 第28-29页 |
3.2 复杂系统多学科优化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3 上卸扣装置多学科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40页 |
3.3.1 机械子系统数学模型 | 第30-33页 |
3.3.2 液压子系统数学模型 | 第33-36页 |
3.3.3 控制子系统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3.3.4 复杂系统优化数学模型 | 第37-40页 |
3.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4.1 优化算法 | 第40页 |
3.4.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联合仿真平台搭建及优化结果分析 | 第42-62页 |
4.1 联合仿真模型建立 | 第42-55页 |
4.1.1 上卸扣装置动力学仿真模型建立 | 第43-47页 |
4.1.2 上卸扣装置液压系统模型建立 | 第47-53页 |
4.1.3 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搭建 | 第53-55页 |
4.2 联合仿真平台搭建 | 第55-58页 |
4.2.1 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选择 | 第55页 |
4.2.2 平台搭建流程分析 | 第55-58页 |
4.3 基于集成平台的上卸扣装置优化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上卸扣装置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 | 第62-77页 |
5.1 基于ADAMS的上卸扣装置多体动力学分析 | 第62-66页 |
5.2 上卸扣装置液压系统分析 | 第66-74页 |
5.2.1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确定 | 第66-70页 |
5.2.2 液压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5.3 上卸扣装置液压控制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