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 第11页 |
1.3 区域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境内外南天山矿产地质总体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境内外成矿背景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 第13页 |
1.3.3 Uchkulach铅锌矿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 | 第16-23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6-19页 |
2.1.1 奥陶系 | 第18页 |
2.1.2 志留系 | 第18-19页 |
2.1.3 泥盆系 | 第19页 |
2.1.4 石炭系 | 第19页 |
2.2 区域岩浆活动 | 第19-20页 |
2.2.1 侵入岩 | 第19-20页 |
2.2.2 火山岩 | 第20页 |
2.3 区域构造系统及演化 | 第20-23页 |
2.3.1 南天山造山带构造位置 | 第20-21页 |
2.3.2 研究区区域构造演化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3-32页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3.1.1 构造 | 第23页 |
3.1.2 地层 | 第23-24页 |
3.2 矿石、矿物特征 | 第24-28页 |
3.2.1 矿石特征 | 第24-25页 |
3.2.2 矿石构造 | 第25-26页 |
3.2.3 矿石结构 | 第26页 |
3.2.4 矿物特征 | 第26-28页 |
3.3 围岩蚀变 | 第28页 |
3.4 围岩生物化石特征 | 第28-29页 |
3.5 热液活动期次 | 第29-30页 |
3.6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 | 第32-43页 |
4.1 电子探针分析 | 第32-40页 |
4.1.1 方铅矿 | 第32-33页 |
4.1.2 闪锌矿 | 第33页 |
4.1.3 黄铁矿 | 第33页 |
4.1.4 黄铜矿 | 第33-39页 |
4.1.5 硫砷铜矿 | 第39页 |
4.1.6 白云石 | 第39页 |
4.1.7 重晶石 | 第39-40页 |
4.2 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 | 第40-41页 |
4.3 矿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矿床成因 | 第43-57页 |
5.1 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 第43-44页 |
5.2 矿物成因分析 | 第44-46页 |
5.2.1 银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 | 第44-45页 |
5.2.2 闪锌矿 | 第45-46页 |
5.2.3 方铅矿 | 第46页 |
5.2.4 重晶石 | 第46页 |
5.3 铅同位素的特征和来源 | 第46-48页 |
5.4 矿床成因类型 | 第48-57页 |
5.4.1 Uchkulach铅锌矿与南天山典型铅锌矿及MVT型、SEDEX型矿床对比 | 第49-50页 |
5.4.2 成因类型 | 第50-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及科研论文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