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视角的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言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 | 第14-19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界定 | 第14-16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动因 | 第16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模式 | 第16-18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治理 | 第18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 ·联盟的伙伴选择 | 第19-22页 |
| ·伙伴选择的标准 | 第19-21页 |
| ·伙伴选择的方法 | 第21-22页 |
| ·联盟的共生关系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共生分析 | 第25-42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共生系统 | 第25-34页 |
| ·共生单元 | 第27-29页 |
| ·共生模式 | 第29-32页 |
| ·共生环境 | 第32-34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共生特性 | 第34-38页 |
| ·依存特性 | 第34-36页 |
| ·开放特性 | 第36-37页 |
| ·生存特性 | 第37-38页 |
|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的共生动因与条件 | 第38-41页 |
| ·内在动因 | 第38-40页 |
| ·外部条件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共生伙伴选择模型 | 第42-56页 |
| ·模型构建思路 | 第42-48页 |
| ·伙伴选择标准 | 第42-43页 |
| ·方法确定 | 第43-48页 |
| ·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 ·问题描述 | 第48-49页 |
|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49-50页 |
| ·模型求解 | 第50-53页 |
| ·遗传算法设计 | 第50-51页 |
| ·杂合遗传算法描述 | 第51-53页 |
| ·模型说明 | 第53-55页 |
|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说明 | 第53-54页 |
| ·遗传算法求解说明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实例分析 | 第56-70页 |
|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56-57页 |
| ·个案选择原则 | 第56页 |
| ·访谈对象 | 第56-57页 |
| ·资料收集方式 | 第57页 |
| ·实例介绍 | 第57-61页 |
| ·技术联盟描述 | 第61-64页 |
| ·联盟项目 | 第61-64页 |
| ·共生系统 | 第64页 |
| ·伙伴选择求解 | 第64-67页 |
| ·选择标准 | 第64-65页 |
| ·问题求解 | 第65-67页 |
| ·结果说明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以及参与课题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