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缘起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二、关于林森抗战思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学术史综述 | 第11-16页 |
四、本文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 第16-17页 |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林森生平及其抗战思想的渊源 | 第19-35页 |
第一节 林森生平 | 第19-25页 |
第二节 林森抗战思想的渊源 | 第25-35页 |
第二章 林森抗战思想的整体内涵 | 第35-47页 |
第一节 长期抗战思想 | 第35-39页 |
第二节 全面抗战思想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团结抗战思想 | 第41-47页 |
第三章 林森抗战思想具体内涵之内政思想 | 第47-75页 |
第一节 开源节流,增加抗战经济力量 | 第47-53页 |
第二节 重视教育和科技,积累抗战建国人才 | 第53-56页 |
第三节 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抗战必胜信念 | 第56-66页 |
第四节 构筑心理国防,增强抗战军力 | 第66-70页 |
第五节 关心民众,推进自治,筑牢抗战建国基础 | 第70-75页 |
第四章 林森抗战思想具体内涵之外交思想 | 第75-83页 |
第一节 自力更生 | 第75-77页 |
第二节 联合国际友邦 | 第77-83页 |
第五章 林森抗战思想评析 | 第83-105页 |
第一节 与毛泽东、蒋介石抗战思想的比较 | 第83-88页 |
第二节 林森抗战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88-96页 |
第三节 林森抗战思想的作用和局限性 | 第96-105页 |
结语 | 第105-107页 |
附录: 林森抗战言论一览表(1937-1943年) | 第107-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个人简历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