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荒漠化概述 | 第13-16页 |
1.1.1 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异同 | 第14页 |
1.1.2 全球荒漠化现状 | 第14页 |
1.1.3 我国荒漠化现状 | 第14-15页 |
1.1.4 荒漠化防治技术 | 第15-16页 |
1.2 封禁治理措施的提出 | 第16-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1.4.1 环县概况 | 第20-21页 |
1.4.2 景泰概况 | 第21-22页 |
1.4.3 临泽概况 | 第22-23页 |
1.4.4 民乐概况 | 第23-24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2.2 样地设置 | 第26-27页 |
2.2.1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 | 第26页 |
2.2.2 调查样地布设 | 第26-2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2.3.1 野外调查 | 第27-28页 |
2.3.2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植被对沙化封禁措施的响应 | 第29-52页 |
3.1 环县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29-35页 |
3.1.1 研究区植被群落组成及不同年度间变化 | 第29-33页 |
3.1.2 不同治理措施对地上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影响 | 第33页 |
3.1.3 人工抚育林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平均密度差异 | 第33-34页 |
3.1.4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平均密度影响 | 第34-35页 |
3.1.5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5页 |
3.2 景泰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35-40页 |
3.2.1 研究区植被群落组成及不同年度间变化 | 第35-38页 |
3.2.2 不同治理措施对地上植物高度、盖度、密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平均密度影响 | 第39页 |
3.2.4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临泽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40-43页 |
3.3.1 研究区植被群落组成及不同年度间变化 | 第40-42页 |
3.3.2 不同治理措施对地上植物高度、盖度、密度的影响 | 第42页 |
3.3.3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平均密度差异 | 第42-43页 |
3.3.4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3页 |
3.4 民乐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43-47页 |
3.4.1 研究区植被群落组成及不同年度间变化 | 第43-45页 |
3.4.2 不同治理措施对地上植物高度、盖度、密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平均密度影响 | 第46页 |
3.4.4 封禁年度对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 不同沙化土地植被对封禁措施的响应 | 第47-52页 |
3.5.1 不同沙化土地群落物种组成 | 第47-50页 |
3.5.2 地上植物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平均密度变化 | 第50-51页 |
3.5.3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2-58页 |
4.1 讨论 | 第52-56页 |
4.1.1 环县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52-53页 |
4.1.2 景泰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53-54页 |
4.1.3 临泽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54页 |
4.1.4 民乐研究区植被变化 | 第54-55页 |
4.1.5 不同区域植被对比 | 第55-56页 |
4.2 结论 | 第56页 |
4.3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