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9-21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1.1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 | 第9页 |
1.1.2 区域活动是贯彻落实《指南》的重要形式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2-15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3.1 哲学背景 | 第15-16页 |
1.3.2 理论背景 | 第16-17页 |
1.3.3 政策背景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1.5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5.1 区域活动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3.1 观察法 | 第21-22页 |
2.3.2 访谈法 | 第22页 |
2.3.3 文献法 | 第22-23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 | 第23-77页 |
3.1 区域活动的类型 | 第23-27页 |
3.1.1 常设型区域活动 | 第23-24页 |
3.1.2 与主题教学相关的区域 | 第24-26页 |
3.1.3 户外活动区 | 第26-27页 |
3.2 区域活动的空间创设 | 第27-31页 |
3.2.1 区域空间的分割 | 第28页 |
3.2.2 公共空间的利用 | 第28-29页 |
3.2.3 区域的空间布局 | 第29-31页 |
3.3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 第31-43页 |
3.3.1 材料的来源 | 第31-32页 |
3.3.2 材料的分类 | 第32-35页 |
3.3.3 材料的使用方式 | 第35-36页 |
3.3.4 材料投放的依据 | 第36-38页 |
3.3.5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 第38-43页 |
3.3.6 材料投放的安全卫生性 | 第43页 |
3.4 区域活动的开展 | 第43-53页 |
3.4.1 区域活动的规则 | 第43-45页 |
3.4.2 幼儿的活动方式 | 第45-53页 |
3.5 区域活动的特色 | 第53-77页 |
3.5.1 角色区 | 第53-56页 |
3.5.2 建构区 | 第56-58页 |
3.5.3 益智区 | 第58-60页 |
3.5.4 美工区 | 第60-66页 |
3.5.5 阅读区 | 第66-68页 |
3.5.6 生活区 | 第68-70页 |
3.5.7 户外活动区 | 第70-77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 | 第77-85页 |
4.1 本研究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 第77页 |
4.2 区域空间陈设方面 | 第77-79页 |
4.2.1 动静分离,相关相邻 | 第78页 |
4.2.2 利用资源,拓展空间 | 第78-79页 |
4.2.3 规划空间,促进交流 | 第79页 |
4.3 材料投放方面 | 第79-81页 |
4.3.1 提供层次性、系统性的材料,适应幼儿年龄特点 | 第79-80页 |
4.3.2 投放组合性、动态性的材料,增添新的操作方式 | 第80-81页 |
4.3.3 收集多元化、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游戏活动内容 | 第81页 |
4.4 教师指导方面 | 第81-85页 |
4.4.1 实施全面观察,分析幼儿行为 | 第81-82页 |
4.4.2 进行科学指导,激发幼儿探索 | 第82-83页 |
4.4.3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幼儿参与 | 第83-85页 |
第5章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 | 第85-91页 |
5.1 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的共存与互融 | 第85-87页 |
5.2 重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 第87-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附录1 | 第97-98页 |
附录2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