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边塞建筑特征及其在当代地域建筑设计中的传承运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2页
    1.3 基本概念界定第12-14页
        1.3.1 边塞及边塞地理第12-13页
        1.3.2 边塞建筑第13页
        1.3.3 边塞风格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范围第18-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页
        1.5.2 研究范围第18-19页
    1.6 研究方法及结构框架第19-22页
        1.6.1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6.2 研究框架第21-22页
    1.7 本章小结第22-23页
2. 边塞文化溯源及内涵阐释第23-45页
    2.1 “边塞”地理释义第23-32页
        2.1.1 边塞地理的广义解读第23-24页
        2.1.2 边塞地理的狭义解读第24-27页
        2.1.3 边塞历史地理的“三段式”解读第27-32页
    2.2 边塞文化的产生第32-35页
        2.2.1 游牧与农耕的“分道扬镳”第32-33页
        2.2.2 游牧民族与华夏帝国的历史互动第33页
        2.2.3 边塞文化的形成第33-35页
    2.3 边塞文化的内涵第35-42页
        2.3.1 边塞故地的民族分布及演变第35-36页
        2.3.2 边塞地区的社会文化心理第36-39页
        2.3.3 边塞文化现象综识第39-42页
    2.4 边塞文化与边塞建筑第42-44页
        2.4.1 边塞建筑阐释第42-43页
        2.4.2 边塞文化与建筑文化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边塞建筑特征的综合析理第45-107页
    3.1 边塞建筑的体系建设特征第45-58页
        3.1.1 两汉时期的长城坞堡防御体系第45-46页
        3.1.2 北宋西北边塞城寨堡防御体系第46-51页
        3.1.3 明代长城九边镇戍体系第51-58页
    3.2 边塞建筑的形式类型解析第58-87页
        3.2.1 边塞城池形态研究第58-66页
        3.2.2 线性主体防御建筑第66-75页
        3.2.3 点式延展性防御建筑第75-87页
        3.2.4 附属性防御设施第87页
    3.3 边塞军事寨堡聚落特征第87-101页
        3.3.1 聚落形成第87-88页
        3.3.2 聚落成员第88页
        3.3.3 聚落形态特点第88-96页
        3.3.4 聚落环境与聚落精神第96-98页
        3.3.5 边塞军事聚落典型民居建筑第98-101页
    3.4 边塞建筑的传统营建技术第101-105页
        3.4.1 夯土版筑第101-103页
        3.4.2 城墙包砖第103-104页
        3.4.3 地域营建智慧第104-105页
    3.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4. 边塞建筑特征的艺术提炼第107-151页
    4.1 边塞建筑艺术的形式层含义第107-117页
        4.1.1 边塞建筑环境感知的心理学基础第108-110页
        4.1.2 形式美感的“原始积淀”第110-112页
        4.1.3 影响边塞建筑营建的文化观念第112-117页
    4.2 边塞建筑艺术的形象层内容第117-142页
        4.2.1 边塞军事建筑的整体防卫意象第118-128页
        4.2.2 边塞建筑空间要素的组织特点第128-134页
        4.2.3 边塞建筑的空间尺度特征第134-136页
        4.2.4 边塞建筑的色彩肌理第136-139页
        4.2.5 边塞建筑的符号元素特征第139-142页
    4.3 边塞建筑艺术的意味层含义第142-146页
        4.3.1 边塞建筑题匾的“畅神”功能。第142-143页
        4.3.2 边塞诗文中的建筑意境特点第143-146页
    4.4.边塞之美第146-150页
        4.4.1 建筑形式之美第147-148页
        4.4.2 防卫意象之美第148页
        4.4.3 人生意味之美第148-150页
    4.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5. 边塞建筑特征的现代设计传承运用第151-199页
    5.1 边塞建筑艺术特征的适宜性传承第151-153页
        5.1.1 适用的现代建筑类型第151-152页
        5.1.2 适用的建筑设计内容第152-153页
    5.2 场地设计策略研究第153-160页
        5.2.1 自然环境第153-155页
        5.2.2 历史环境第155-159页
        5.2.3 城市环境第159-160页
    5.3 边塞建筑空间的现代传承运用第160-176页
        5.3.1 空间秩序第160-167页
        5.3.2 空间形态第167-171页
        5.3.3 空间界面第171-176页
    5.4 边塞建筑造型元素的现代传承运用第176-183页
        5.4.1“朴拙雄劲”的雕塑式风格第176页
        5.4.2 形体原型的还原转化第176-180页
        5.4.3 解构式的造型手法第180-183页
    5.5 边塞建筑符号的现代运用第183-187页
        5.5.1 图象符号第184-185页
        5.5.2 象征符号第185-187页
    5.6 边塞意境的现代营造第187-192页
        5.6.1 材质第188-189页
        5.6.2 光影第189页
        5.6.3 孤寂第189-191页
        5.6.4 冲突第191-192页
    5.7 当代边塞文化建筑案例分析第192-197页
        5.7.1 历史景观的整体模仿第192-194页
        5.7.2 符号元素的转化与拼贴第194-196页
        5.7.3 形神兼备的初步探索第196-197页
    5.8 本章小结第197-19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99-203页
    6.1 结论第199-202页
    6.2 展望第202-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09页
图表目录第209-213页
作者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213-215页
致谢第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大规模高中理科实验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下一篇:台湾医院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