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领域哈萨克语文使用活力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5-3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哈萨克语文概况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9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31-35页 |
第一章 传媒领域哈萨克语文使用现状 | 第35-61页 |
第一节 广播 | 第35-39页 |
第二节 电视 | 第39-42页 |
第三节 报刊 | 第42-49页 |
第四节 图书及音像制品 | 第49-52页 |
第五节 新媒体 | 第52-54页 |
一、网站 | 第52-54页 |
二、手机报 | 第54页 |
第六节 对外传播 | 第54-55页 |
第七节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 第55-59页 |
一、“东风工程” | 第56-57页 |
二、“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 | 第57-58页 |
三、“农家书屋”工程 | 第58-59页 |
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二章 哈萨克族被试语言文字背景 | 第61-77页 |
第一节 田野调查点及被试概况 | 第61-63页 |
一、田野调查点 | 第61-62页 |
二、抽样及样本构成 | 第62-63页 |
第二节 语言文字背景 | 第63-76页 |
一、语言文字掌握情况 | 第63-73页 |
二、语言文字态度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三章 被试接触媒体情况及其社会差异 | 第77-150页 |
第一节 经常接触媒体的种类及其差异 | 第77-80页 |
第二节 接触媒体的语(文)种、类型及其差异 | 第80-113页 |
一、广播 | 第80-86页 |
二、电视 | 第86-91页 |
三、报刊、图书 | 第91-103页 |
四、手机报、网站 | 第103-107页 |
五、境外哈萨克语文媒体 | 第107-110页 |
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三节 接触哈萨克语文媒体的目的及其差异 | 第113-130页 |
一、广播 | 第113-115页 |
二、电视 | 第115-118页 |
三、报刊、图书 | 第118-125页 |
四、手机报、网站 | 第125-129页 |
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四节 对哈萨克语文媒体存在问题的评价及其差异 | 第130-150页 |
一、广播 | 第130-133页 |
二、电视 | 第133-136页 |
三、报刊、图书 | 第136-144页 |
四、手机报、网站 | 第144-145页 |
五、境外哈萨克语文媒体 | 第145-148页 |
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四章 传媒领域哈萨克语文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150-168页 |
第一节 传播内容 | 第150-156页 |
一、传播内容不丰富 | 第150-152页 |
二、缺少民族特色 | 第152-153页 |
三、新闻宣传真实性、全面性较差 | 第153-154页 |
四、广告过多,宣传不实 | 第154-156页 |
第二节 传播效果 | 第156-160页 |
一、时效性较差 | 第156-158页 |
二、对外传播效果欠佳 | 第158-160页 |
第三节 新媒体发展 | 第160-162页 |
一、官方网站更新慢、非官方网站不规范 | 第160-161页 |
二、网络监管存在漏洞 | 第161-162页 |
第四节 人才培养 | 第162-164页 |
一、翻译人才稀缺,水平亟待提高 | 第162-164页 |
二、哈萨克族新闻专业人才匮乏 | 第164页 |
第五节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实施 | 第164-168页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168-173页 |
一、丰富哈萨克语文媒体传播内容,增强传播效果 | 第168-170页 |
二、加强翻译及哈萨克语文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170-171页 |
三、增强少数民族语文媒体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互动 | 第171页 |
四、进一步完善各类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 | 第171-173页 |
结语 | 第173-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1页 |
附录 | 第181-188页 |
后记 | 第188-1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