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概述 | 第10-14页 |
1.2.1 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比较 | 第11-13页 |
1.2.2 三维坐标测量方法的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1.3 车身测量中的三坐标测量技术 | 第14-15页 |
1.4 激光扫描车身三维坐标测量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 第17-27页 |
2.1 靶标扫描系统结构 | 第17-18页 |
2.2 系统的测量原理 | 第18-24页 |
2.2.1 X,Y 坐标的测量 | 第18-20页 |
2.2.2 Z 坐标的测量 | 第20-21页 |
2.2.3 测量点坐标的求解 | 第21-22页 |
2.2.4 扫描角度测量 | 第22-24页 |
2.3 特征靶标测量识别原理 | 第24-25页 |
2.3.1 靶标材料及定向反射定理 | 第24页 |
2.3.2 特征靶标的识别原理 | 第24-25页 |
2.4 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5-26页 |
2.4.1 电机要求 | 第25页 |
2.4.2 光学部分要求 | 第25-26页 |
2.4.3 数据处理要求 | 第26页 |
2.4.4 系统标定要求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电机转速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27-43页 |
3.1 电机的选择及基本特性 | 第27-32页 |
3.1.1 电机的选型 | 第27-29页 |
3.1.2 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和原理 | 第29-30页 |
3.1.3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 | 第30-32页 |
3.2 直流无刷电机转速控制方案 | 第32-38页 |
3.2.1 控制芯片MC33035 | 第32-34页 |
3.2.2 MC33035 的工作原理 | 第34-35页 |
3.2.3 锁相控制器TC9242 | 第35-36页 |
3.2.4 TC9242 的工作原理 | 第36-38页 |
3.3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38-42页 |
3.3.1 电流环的设计 | 第39页 |
3.3.2 速度环的设计 | 第39-41页 |
3.3.3 PID 电路 | 第41-42页 |
3.4 调试验证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数据采集处理硬件软件设计 | 第43-58页 |
4.1 数据采集处理电路的硬件组成 | 第43-45页 |
4.2 CPLD 数据采集单元 | 第45-48页 |
4.2.1 采样周期信号的提取 | 第45-47页 |
4.2.2 计数器电路的设计 | 第47-48页 |
4.3 FIFO 电路 | 第48-51页 |
4.3.1 FIFO 数据清零 | 第48-49页 |
4.3.2 FIFO 数据写入 | 第49-50页 |
4.3.3 FIFO 数据读取 | 第50-51页 |
4.4 AVR 数据采集与上传 | 第51-53页 |
4.4.1 ATmega128 单片机 | 第51-52页 |
4.4.2 系统AVR 数据采集流程 | 第52-53页 |
4.5 上位机处理与显示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系统的标定及误差分析 | 第58-73页 |
5.1 系统的标定方法 | 第58-64页 |
5.1.1 标定目标 | 第58页 |
5.1.2 直接求解法标定 | 第58-59页 |
5.1.3 透视变换法线性标定 | 第59-64页 |
5.2 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64-67页 |
5.2.1 激光光源误差 | 第64-65页 |
5.2.2 测量角度参数误差 | 第65页 |
5.2.3 反射镜面造成的误差 | 第65-66页 |
5.2.4 其余误差因素 | 第66-67页 |
5.3 电机稳定性实验 | 第67-69页 |
5.4 标定实验 | 第69页 |
5.5 模拟车架测试 | 第69-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