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采运与利用论文--木材学论文--竹材及性能论文

基于红外光谱的慈竹材性预测及其竹原纤维识别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3页
    1.1 引言第20-21页
    1.2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竹)材材性预测研究现状第21-27页
        1.2.1 化学性质第21-24页
        1.2.2 物理力学性质第24-26页
        1.2.3 解剖性质第26-27页
    1.3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木(竹)材材性预测研究现状第27-28页
        1.3.1 化学性质第27-28页
        1.3.2 物理力学性质第28页
    1.4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天然植物纤维识别研究现状第28-29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1.6 本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0-33页
第二章 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第33-46页
    2.1 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3-35页
    2.2 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第35-44页
        2.2.1 常规光谱分析方法第36-37页
        2.2.2 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第37-41页
        2.2.3 二维相关光谱第41-44页
    2.3 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过程第44-45页
    2.4 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慈竹解剖性质分析预测第46-61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3页
        3.2.1 试验材料第47-48页
        3.2.2 慈竹微纤丝角测定第48页
        3.2.3 慈竹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测定第48-50页
        3.2.4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第50页
        3.2.5 多元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50-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3.3.1 慈竹解剖性质异常样本剔除及其测定值第53-56页
        3.3.2 慈竹解剖性质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建立第56-58页
        3.3.3 慈竹解剖性质校正模型外部验证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慈竹气干密度分析预测第61-73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4.2.1 试验材料第62页
        4.2.2 慈竹气干密度测定第62-63页
        4.2.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第63页
        4.2.4 多元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63-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4.3.1 慈竹不同部位近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第64-65页
        4.3.2 慈竹不同部位近红外光谱对密度预测效果的影响第65-67页
        4.3.3 慈竹密度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建立第67-69页
        4.3.4 慈竹密度校正模型外部验证第69-71页
    4.4 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慈竹力学性质分析预测第73-86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5.2.1 试验材料第74页
        5.2.2 慈竹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测定第74-75页
        5.2.3 慈竹顺纹抗拉强度测定第75-76页
        5.2.4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第76页
        5.2.5 多元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4页
        5.3.1 慈竹力学试样近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第76-78页
        5.3.2 慈竹力学性质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建立第78-82页
        5.3.3 慈竹力学性质模型外部验证第82-84页
    5.4 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慈竹纤维素结晶度分析预测第86-97页
    6.1 引言第86-87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7-89页
        6.2.1 试验材料第87页
        6.2.2 慈竹纤维素结晶度测定第87-88页
        6.2.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第88页
        6.2.4 多元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88-8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9-95页
        6.3.1 慈竹纤维素结晶度X射线衍射图及其测定值第89-90页
        6.3.2 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预测效果的影响第90-91页
        6.3.3 慈竹纤维素结晶度改进偏最小二乘校正模型建立第91-93页
        6.3.4 慈竹纤维素结晶度模型外部验证第93-95页
    6.4 小结第95-97页
第七章 基于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的慈竹化学成分分析预测第97-112页
    7.1 引言第97-98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98-101页
        7.2.1 试验材料第98页
        7.2.2 慈竹化学成分测定第98-99页
        7.2.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第99页
        7.2.4 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采集第99-100页
        7.2.5 多元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100-10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1-111页
        7.3.1 慈竹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图解析第101-103页
        7.3.2 慈竹化学成分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建立第103-107页
        7.3.3 慈竹化学成分中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建立第107-110页
        7.3.4 慈竹化学成分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比较第110-111页
    7.4 小结第111-112页
第八章 基于中红外和二维相关光谱的慈竹竹原纤维识别及其应用第112-133页
    8.1 引言第112-113页
    8.2 材料与方法第113-115页
        8.2.1 试验材料第113-114页
        8.2.2 中红外透射光谱采集第114页
        8.2.3 数据处理第114-115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15-130页
        8.3.1 化学处理对植物纤维中红外光谱的影响第115-118页
        8.3.2 慈竹竹原纤维与其它纺织纤维的中红外光谱比较第118-120页
        8.3.3 慈竹竹原纤维与其它纺织纤维的二阶导数光谱比较第120-121页
        8.3.4 慈竹竹原纤维与其它纺织纤维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比较第121-127页
        8.3.5 未知纱线与织物的中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识别第127-130页
    8.4 小结第130-133页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第133-138页
    9.1 论文主要结论第133-136页
    9.2 创新点第136页
    9.3 建议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2页
附录第152-15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54-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落叶松苗期水肥效应及容器育苗控释肥研究
下一篇:高通量测序鉴定毛竹小RNA及其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