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3-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2页 |
1.1 茶树种植及茶叶生产概况 | 第20-21页 |
1.2 茶叶铝安全研究 | 第21-22页 |
1.3 茶树对铝的吸收和运输 | 第22-23页 |
1.4 铝在茶树中的含量与分布 | 第23-24页 |
1.5 茶园土壤酸铝状况 | 第24-25页 |
1.6 铝对茶树影响的研究 | 第25-27页 |
1.6.1 铝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5页 |
1.6.2 铝对茶树矿质营养的影响 | 第25-26页 |
1.6.3 铝对茶树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26页 |
1.6.4 铝对茶叶品质影响 | 第26-27页 |
1.7 酸雨对茶园土壤酸化及铝形态的影响 | 第27页 |
1.8 酸雨对茶树影响的研究 | 第27-29页 |
1.8.1 茶园土壤酸化对茶树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7-28页 |
1.8.2 茶园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8-29页 |
1.8.3 茶园土壤酸化对茶叶品质安全的影响 | 第29页 |
1.9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1.9.1 课题来源 | 第29页 |
1.9.2 本课题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29-31页 |
1.9.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丘陵红壤区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铝形态与茶树体铝分布格局 | 第32-58页 |
2.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32-33页 |
2.1.2 研究样地的选择与调查 | 第33-34页 |
2.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34-35页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6-54页 |
2.2.1 土壤化学特性的变异性 | 第36-37页 |
2.2.2 土壤铝形态及其组成 | 第37-43页 |
2.2.3 茶树体铝含量分布格局 | 第43-44页 |
2.2.4 土壤理化特性与土壤铝形态的相关性 | 第44-46页 |
2.2.5 茶树体铝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2.2.6 土壤铝形态与茶叶铝含量的相关性 | 第47-54页 |
2.3 讨论 | 第54-57页 |
2.3.1 茶园土壤铝形态及其调控因素 | 第54-56页 |
2.3.2 茶叶铝含量与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铝形态 | 第56-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土壤-茶树连续体铝循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58-7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3.1.1 供试茶苗和土壤 | 第5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3.2 结果 | 第62-71页 |
3.2.1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62-63页 |
3.2.2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园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 第63-66页 |
3.2.3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铝积累的影响 | 第66页 |
3.2.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66-67页 |
3.2.5 土壤pH与土壤铝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页 |
3.2.6 土壤铝形态与茶树铝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69页 |
3.2.7 茶叶铝含量与茶叶化学品质的回归分析 | 第69-71页 |
3.3 讨论 | 第71-74页 |
3.3.1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71页 |
3.3.2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 第71-72页 |
3.3.3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铝吸收积累的影响及茶树铝含量与土壤铝形态的关系 | 第72-73页 |
3.3.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茶叶化学品质与茶叶铝含量的关系 | 第73-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75-8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4.1.1 材料 | 第75-76页 |
4.1.2 方法 | 第76-7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4.2.1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4.2.2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咖啡碱含量的影响 | 第78页 |
4.2.3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4.2.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叶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 第79-81页 |
4.2.5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81页 |
4.2.6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81-82页 |
4.3 讨论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84-9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84-85页 |
5.1.2 种子萌发 | 第85页 |
5.1.3 幼苗培养及处理 | 第85页 |
5.1.4 取样 | 第85页 |
5.1.5 测定方法 | 第85-86页 |
5.1.6 数据处理 | 第86页 |
5.2 结果 | 第86-93页 |
5.2.1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物量的影响 | 第86-87页 |
5.2.2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茎长和茎粗的影响 | 第87页 |
5.2.3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根长和根体积的影响 | 第87页 |
5.2.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87-89页 |
5.2.5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5.2.6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90-91页 |
5.2.7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叶片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91-93页 |
5.3 讨论 | 第93-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铝及一些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 第96-106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96-97页 |
6.1.1 供试茶苗和土壤 | 第96页 |
6.1.2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3页 |
6.2.1 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铝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第97页 |
6.2.2 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磷和钾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第97-99页 |
6.2.3 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钙和镁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第99-101页 |
6.2.4 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铁、铜和锌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6.3 讨论 | 第103-10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一些抗性生理的影响 | 第106-117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9页 |
7.1.1 材料 | 第107页 |
7.1.2 方法 | 第107-109页 |
7.2 结果 | 第109-113页 |
7.2.1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7.2.2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7.2.3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112页 |
7.2.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2页 |
7.2.5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7.3 讨论 | 第113-115页 |
7.3.1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7.3.2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叶片活性氧释放速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 | 第114-115页 |
7.3.4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5页 |
7.3.5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11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八章 铝胁迫下钙对茶树钙铝和矿质营养吸收积累及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117-129页 |
8.1 材料和方法 | 第118-119页 |
8.1.1 材料 | 第118页 |
8.1.2 实验设计 | 第118页 |
8.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18-119页 |
8.1.4 数据处理 | 第119页 |
8.2 结果 | 第119-127页 |
8.2.1 钙对铝胁迫下茶叶主要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8.2.2 钙对铝胁迫下茶树铝和钙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8.2.3 钙对铝胁迫下茶树磷和钾吸收积累的影响 | 第122页 |
8.2.4 钙对铝胁迫下茶树镁和锌吸收积累的影响 | 第122-125页 |
8.2.5 钙对铝胁迫下茶树铁和铜吸收积累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8.3 讨论 | 第127-128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9.1 结论 | 第129-130页 |
9.2 展望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