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目录 | 第13-15页 |
绪论 | 第15-30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 第25-30页 |
第一章 汉画像胡人图像的出现 | 第30-56页 |
第一节 先秦艺术中的种族表现 | 第31-41页 |
第二节 汉代胡人的构成和称谓 | 第41-49页 |
第三节 胡人在汉地的活动和影响 | 第49-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章 汉画像胡人图像的分区研究 | 第56-137页 |
第一节 山东地区 | 第57-98页 |
第二节 苏北、皖北、浙江地区 | 第98-115页 |
第三节 河南、陕北、山西地区 | 第115-131页 |
第四节 四川、重庆地区 | 第131-137页 |
第三章 汉画像中胡人的外貌和族属 | 第137-183页 |
第一节 胡人的容貌 | 第138-153页 |
第二节 胡人的装束 | 第153-170页 |
第三节 胡人的族属 | 第170-183页 |
第四章 汉画像胡人图像的分类研究 | 第183-267页 |
第一节 战争中的胡人 | 第184-201页 |
第二节 留寓汉地的胡人 | 第201-226页 |
第三节 仙境中的胡人 | 第226-242页 |
第四节 特定风俗下的胡人 | 第242-267页 |
第五章 汉画像胡人图像与佛教的关系 | 第267-316页 |
第一节 “胡人—大象”模式 | 第268-288页 |
第二节 “胡人礼佛”模式 | 第288-316页 |
结论 | 第316-321页 |
参考文献 | 第321-334页 |
图版目录 | 第334-35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50-351页 |
致谢 | 第3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