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3 在制品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1.3.1 在制品管理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2 在制品管理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 第15-2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第15-16页 |
2.3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组成 | 第16-20页 |
2.3.1 在制品管理范围 | 第16页 |
2.3.2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模型 | 第16-18页 |
2.3.3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 第18-20页 |
2.4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跟踪管理 | 第23-38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在制品跟踪管理 | 第23-32页 |
3.2.1 产品跟单定义 | 第23-29页 |
3.2.1.1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 | 第23页 |
3.2.1.2 企业产品零件相似性研究 | 第23-26页 |
3.2.1.3 企业产品零件分组 | 第26-27页 |
3.2.1.4 零件成组工艺加工路线的确定 | 第27-28页 |
3.2.1.5 零件成组工艺文件的生成过程 | 第28-29页 |
3.2.2 基于产品跟单的在制品跟踪管理 | 第29-30页 |
3.2.3 基于产品跟单的工序转移管理 | 第30-32页 |
3.3 在制品管理数据统计 | 第32-35页 |
3.4 实例研究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工序间在制品库存管理 | 第38-49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工序间在制品库存数量设计 | 第38-43页 |
4.2.1 工序间在制品库存概述 | 第38-40页 |
4.2.2 准时化生产工序间在制品库存数量设计 | 第40页 |
4.2.3 约束理论工序间在制品库存数量设计 | 第40-41页 |
4.2.4 平衡生产线工序间在制品库存数量设计 | 第41-43页 |
4.3 基于 TOC 的工序间在制品库存管理模型 | 第43-46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44-45页 |
4.3.2 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4.4 实例验证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工序质量控制 | 第49-60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在制品工序质量控制图理论基础 | 第49-53页 |
5.2.1 控制图概论 | 第49-50页 |
5.2.2 控制图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5.2.3 多品种、小批量控制图生成过程 | 第51页 |
5.2.4 控制图设计实例 | 第51-53页 |
5.3 过程能力指数研究 | 第53-56页 |
5.3.1 过程能力指数定义 | 第53-55页 |
5.3.2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模型 | 第55-56页 |
5.4 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 第56-59页 |
5.5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工序能力平衡计算 | 第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设计 | 第60-75页 |
6.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60页 |
6.2 系统设计 | 第60-66页 |
6.2.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6.2.1.1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第60页 |
6.2.1.2 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 第60-61页 |
6.2.2 在制品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61-66页 |
6.2.2.1 E-R 图设计 | 第61-64页 |
6.2.2.2 数据库关系数据模型 | 第64-66页 |
6.3 系统运行环境与开发平台 | 第66-67页 |
6.4 系统实例 | 第67-74页 |
6.4.1 系统界面 | 第67页 |
6.4.2 在制品跟踪管理 | 第67-71页 |
6.4.2.1 产品跟单定义 | 第67-69页 |
6.4.2.2 零件转移与工序转移管理 | 第69-71页 |
6.4.3 在制品工序质量控制 | 第71-72页 |
6.4.4 在制品完工管理 | 第72-73页 |
6.4.5 在制品台账管理 | 第73-7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论文总结 | 第75页 |
进一步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