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悬索桥论文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与减隔震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概述第9-11页
    1.2 结构减隔震控制方法第11-12页
        1.2.1 被动控制第11页
        1.2.2 主动控制第11-12页
        1.2.3 混合控制第12页
    1.3 粘滞阻尼器和铅芯橡胶支座在桥梁减震控制中的应用第12-13页
        1.3.1 粘滞阻尼器在桥梁减隔震控制中的应用第12-13页
        1.3.2 铅芯橡胶支座在桥梁减隔震控制中的应用第13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第13-15页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2 论文的主要工作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动力特性分析第15-27页
    2.1 工程概况第15-16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6-22页
        2.2.1 桥面系的模拟第17页
        2.2.2 索塔的模拟第17页
        2.2.3 缆索系统的模拟第17-18页
        2.2.4 支座的模拟第18页
        2.2.5 基础的模拟第18-21页
        2.2.6 边界条件的模拟第21-22页
    2.3 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第22-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27-43页
    3.1 概述第27页
    3.2 地震动的输入第27-30页
        3.2.1 地震动的选取第27-29页
        3.2.2 地震动的输入方式第29-30页
    3.3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30-40页
        3.3.1 纵桥向地震响应分析第30-32页
        3.3.2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第32-34页
        3.3.3 竖向地震响应分析第34-36页
        3.3.4 三向正交分量组合地震响应分析第36-40页
    3.4 控制截面纤维模型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粘滞阻尼器参数的选定与减震效果分析第43-65页
    4.1 概述第43页
    4.2 粘滞阻尼器的类型、减震原理及力学模型第43-46页
        4.2.1 粘滞阻尼器的类型第43-44页
        4.2.2 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原理第44页
        4.2.3 粘滞阻尼器的力学模型第44-46页
    4.3 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第46-50页
    4.4 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理论分析方法第50-53页
        4.4.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50-52页
        4.4.2 时程分析法第52-53页
    4.5 粘滞阻尼器数量及安装位置的选定第53-57页
        4.5.1 粘滞阻尼器数量的选定第53-54页
        4.5.2 粘滞阻尼器安装位置的选定第54-57页
    4.6 粘滞阻尼器参数分析第57-64页
        4.6.1 粘滞阻尼器参数的选择及优化第58-61页
        4.6.2 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分析第61-63页
        4.6.3 结构阻尼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4.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铅芯橡胶支座的选取与隔震效果分析第65-78页
    5.1 概述第65页
    5.2 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及隔震原理第65-66页
    5.3 铅芯橡胶支座的分析模型第66-69页
        5.3.1 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化模型第66-67页
        5.3.2 铅芯橡胶支座非线性分析模型第67-69页
    5.4 铅芯橡胶支座隔震分析第69-75页
        5.4.1 铅芯橡胶支座的选取第69页
        5.4.2 铅芯橡胶支座数量及布置方式选定第69-71页
        5.4.3 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效果分析第71-75页
    5.5 铅芯橡胶支座与粘滞阻尼器减隔震比较第75-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结论第78-79页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与运营通风一元流模拟研究
下一篇:工程机械液压管件在制品管理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