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1 基本理论概述 | 第9-10页 |
1.3.2 过度劳动的概念 | 第10-12页 |
1.3.3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形成原因探析及其造成的影响 | 第14-19页 |
2.1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界定 | 第14页 |
2.2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形成原因分析 | 第14-16页 |
2.2.1 社会方面 | 第14页 |
2.2.2 高校方面 | 第14-15页 |
2.2.3 高校教师方面 | 第15-16页 |
2.3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造成的影响分析 | 第16-19页 |
2.3.1 对社会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2 对高校的影响 | 第17页 |
2.3.3 对高校教师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实证研究:以武汉市高校教师为例 | 第19-35页 |
3.1 研究的设计 | 第19-21页 |
3.1.1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3.1.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3.1.3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3.1.4 问卷的编制 | 第20-21页 |
3.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3.2.1 高校教师总体过度劳动的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3.2.2 过度劳动状况的群体差异分析 | 第25-29页 |
3.2.3 过度劳动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3.2.4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3.2.5 高校教师预防过度劳动的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缓解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对策体系 | 第35-45页 |
4.1 第一层面:过度劳动的预防 | 第35-41页 |
4.1.1 国家方面 | 第35-37页 |
4.1.2 高校方面 | 第37-38页 |
4.1.3 高校教师方面 | 第38-41页 |
4.2 第二层面:过度劳动的应对 | 第41-43页 |
4.2.1 国家方面 | 第41页 |
4.2.2 高校方面 | 第41-42页 |
4.2.3 高校教师方面 | 第42-43页 |
4.3 第三层面:过度劳动的处理 | 第43-45页 |
4.3.1 国家方面 | 第43-44页 |
4.3.2 高校方面 | 第44页 |
4.3.3 高校教师方面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5-46页 |
5.1 研究的结论 | 第45页 |
5.2 本文的不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