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Ad Hoc网络抗毁容错拓扑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6页
        1.1.1 Ad Hoc网络特点第11-13页
        1.1.2 Ad Hoc网络应用第13-15页
        1.1.3 Ad Hoc网络通信方式第15-16页
    1.2 Ad Hoc网络抗毁容错拓扑控制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3 Ad Hoc网络抗毁容错拓扑控制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5 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第20-21页
第2章 Ad Hoc网络拓扑控制研究现状第21-41页
    2.1 拓扑控制概述第21-24页
        2.1.1 拓扑控制概念第21-22页
        2.1.2 拓扑控制所在协议层第22-23页
        2.1.3 拓扑控制优化目标第23-24页
    2.2 拓扑控制实现机制第24-26页
        2.2.1 功率控制机制第24页
        2.2.2 激活/睡眠调度机制第24-25页
        2.2.3 分级机制第25页
        2.2.4 节点位置部署第25-26页
        2.2.5 天线方向控制机制第26页
    2.3 拓扑控制算法分类第26-29页
        2.3.1 同质算法和非同质算法第26-27页
        2.3.2 同构算法和异构算法第27-29页
        2.3.3 基于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算法第29页
    2.4 抗毁容错拓扑控制第29-39页
        2.4.1 抗毁容错技术第29-30页
        2.4.2 抗毁容错拓扑控制概述第30-31页
        2.4.3 抗毁容错拓扑控制算法分类第31-35页
        2.4.4 典型抗毁容错拓扑控制算法第35-39页
    2.5 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Ad Hoc网络抗毁容错拓扑控制算法第41-63页
    3.1 系统模型及定义和符号说明第41-44页
        3.1.1 系统模型第41-42页
        3.1.2 定义第42-43页
        3.1.3 符号说明第43-44页
    3.2 算法设计思想第44-47页
        3.2.1 QoS容错拓扑控制第44-45页
        3.2.2 拓扑维护技术第45页
        3.2.3 算法结构框图第45-47页
    3.3 初始拓扑构建第47-52页
        3.3.1 基于最短路径的算法第48-49页
        3.3.2 基于K连通的容错拓扑控制算法第49-52页
    3.4 拓扑优化第52-55页
        3.4.1 构建临时拓扑第52-53页
        3.4.2 探测临时拓扑第53-55页
    3.5 拓扑恢复第55-60页
        3.5.1 局部信息收集第57-58页
        3.5.2 恢复链路组连通第58-59页
        3.5.3 恢复局部网络连通第59-60页
    3.6 复杂度分析第60-62页
    3.7 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仿真及性能分析第63-79页
    4.1 仿真工具第63-64页
    4.2 性能指标定义第64-65页
    4.3 有效性分析第65-70页
        4.3.1 仿真参数设置第65-66页
        4.3.2 面向业务有效性分析第66-70页
    4.4 抗毁性分析第70-78页
        4.4.1 仿真参数设置第71-72页
        4.4.2 随机故障下抗毁性分析第72-75页
        4.4.3 蓄意攻击下抗毁性分析第75-78页
    4.5 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总结第79-83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79-80页
    5.2 未来研究方向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吾尔语语音识别的鲁棒性及特征提取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