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2.1 就业 | 第11页 |
1.2.2 创业 | 第11-13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大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系统分析 | 第18-29页 |
2.1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2 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 第19-20页 |
2.2.1 人数攀升 | 第19页 |
2.2.2 工资降低 | 第19-20页 |
2.2.3 失业现象严重 | 第20页 |
2.3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 第20-27页 |
2.3.1 学校方面 | 第20-23页 |
2.3.2 学生方面 | 第23-24页 |
2.3.3 企业方面 | 第24-25页 |
2.3.4 社会层面 | 第25-27页 |
2.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矛盾 | 第27-29页 |
2.4.1 就业形势 | 第27页 |
2.4.2 现实矛盾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创业难问题的分析 | 第29-33页 |
3.1 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 第29-30页 |
3.1.1 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就业形势严峻 | 第29页 |
3.1.2 大学生自主创业停留在思想上的居多 | 第29页 |
3.1.3 大学生并不把自主创业看作最好的就业途径 | 第29页 |
3.1.4 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科技含量低且成功率不高 | 第29-30页 |
3.2 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 | 第30-33页 |
3.2.1 社会环境 | 第30页 |
3.2.2 高校内部环境 | 第30页 |
3.2.3 大学生的家庭环境 | 第30-31页 |
3.2.4 大学生自身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关系的分析 | 第33-41页 |
4.1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内在逻辑 | 第33-34页 |
4.1.1 自主创业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 第33页 |
4.1.2 宏观就业形势给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机遇 | 第33-34页 |
4.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关系 | 第34-36页 |
4.2.1 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 第34页 |
4.2.2 宏观经济趋势要求创业带动就业 | 第34-35页 |
4.2.3 劳动者具有很强的创业需求 | 第35-36页 |
4.3 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形势、机遇与挑战 | 第36-41页 |
4.3.1 形势 | 第36-37页 |
4.3.2 机遇 | 第37-38页 |
4.3.3 挑战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分析 | 第41-49页 |
5.1 就业与创业的形势 | 第41-42页 |
5.1.1 就业形势 | 第41页 |
5.1.2 创业形势 | 第41-42页 |
5.2 基本举措 | 第42-45页 |
5.2.1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 | 第42页 |
5.2.2 建立大学生启动资金贷款基金 | 第42页 |
5.2.3 方便大学生公共服务 | 第42-44页 |
5.2.4 提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服务 | 第44页 |
5.2.5 政策效果 | 第44-45页 |
5.3 评价 | 第45-46页 |
5.3.1 有益经验 | 第45页 |
5.3.2 不足 | 第45-46页 |
5.4 天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的推广策略 | 第46-49页 |
5.4.1 通过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扩大劳动力的需求 | 第46-47页 |
5.4.2 加大大学生基层创业的力度 | 第47页 |
5.4.3 加强高校的教学改革 | 第47页 |
5.4.4 培育完善的创业市场环境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