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县级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研究--以大理州宾川四中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缘起第9-11页
        一、国家对云南省高中教育的关注第9页
        二、新课标背景以及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第9-10页
        三、县级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第10-11页
        四、个人因素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的思路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2页
    第一节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教师角色转变第17-19页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第17页
        二、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第17-19页
    第二节 适应与适应性第19-22页
        一、适应第19-20页
        二、适应性第20页
        三、教师的适应性第20-22页
第三章 宾川四中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调查第22-40页
    第一节 宾川高中教育发展概况第22-23页
        一、宾川县简介第22页
        二、宾川县高中教育发展概况第22-23页
        三、宾川县高中新课改实施现状第23页
    第二节 宾川四中英语师资情况和课改模式第23-26页
        一、宾川四中高中英语教师师资情况分析第23-24页
        二、宾川四中课改模式介绍第24-26页
    第三节 宾川四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适应性现状调查第26-40页
        一、对新课改的认同感第27-28页
        二、对新教材的适应性第28-30页
        三、对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适应性第30-32页
        四、对新课标评价方式的适应性第32-33页
        五、教师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的适应性第33-40页
第四章 影响县级高中英语教师适应性的因素分析第40-53页
    第一节 教师自身因素第40-46页
        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到位,态度消极第40页
        二、教师原有认知模式的制约作用第40-41页
        三、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调适能力差第41-42页
        四、教师缺乏适应新课改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第42-44页
        五、教师对新教材难于掌控,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淡薄第44-45页
        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保守第45-46页
    第二节 外界因素第46-53页
        一、地域差异影响教师的适应程度第46-47页
        二、教师繁重的工作和不完善的评价机制第47-49页
        三、学校管理制度陈旧和政府课改经费投入不足第49页
        四、社会各界舆论的影响第49-50页
        五、低效的教师培训活动第50-51页
        六、新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第51-53页
第五章 加强县级高中英语教师适应性的建议和对策第53-61页
    第一节 内部强化机制第53-56页
        一、深化高中新课标理念的学习第53页
        二、教师应增强自我调节,培养健康心态第53-54页
        三、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培训,注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第54-56页
    第二节 外部推动机制第56-61页
        一、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和排解第56页
        二、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树立合理的评价观第56-57页
        三、完善新教材,促使教师与教材形成合力第57页
        四、完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第57-59页
        五、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和支持新课改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佤族、汉族高中生幽默风格与情绪创造力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下一篇:语块教学对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