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0.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0.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0.2.1 国内关于国防生培养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0.2.2 国外关于后备军官培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0.3 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 | 第16-18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0.3.2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普通高校国防生成建制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1.1.1 建制 | 第18页 |
1.1.2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8-19页 |
1.1.3 国防生 | 第19页 |
1.1.4 国防生成建制培养模式 | 第19页 |
1.2 理论依据 | 第19-24页 |
1.2.1 新型军事人才素质模型理论 | 第19-21页 |
1.2.2 军事人才培养理论 | 第21-22页 |
1.2.3 精英教育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分散型与成建制国防生培养模式及其比较 | 第24-34页 |
2.1 我国国防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 | 第24-25页 |
2.2 当前主要的国防生培养模式 | 第25-28页 |
2.2.1 分散型国防生培养模式 | 第26-27页 |
2.2.2 建制型国防生培养模式 | 第27-28页 |
2.3 两种培养模式比较 | 第28-34页 |
2.3.1 领导体制比较 | 第28-29页 |
2.3.2 培养过程比较 | 第29-30页 |
2.3.3 培养效果比较 | 第30-33页 |
2.3.4 比较研究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完善国防生成建制培养模式的路径 | 第34-39页 |
3.1 加快立法,健全法律体系 | 第34页 |
3.2 创新理念,完善培养制度 | 第34-35页 |
3.2.1 规范培养内容 | 第34-35页 |
3.2.2 严格考评标准 | 第35页 |
3.3 强化激励,体现奖惩机制 | 第35-36页 |
3.3.1 优化奖学金种类 | 第35-36页 |
3.3.2 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 第36页 |
3.4 合理淘汰,提高培养质量 | 第36-37页 |
3.4.1 适度淘汰 | 第36页 |
3.4.2 全程淘汰 | 第36页 |
3.4.3 公平淘汰 | 第36-37页 |
3.5 以人为本,重视工作研究 | 第37-39页 |
3.5.1 重视国防生心理研究 | 第37页 |
3.5.2 加强国防生师资队伍建设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北大学国防生培养模式个案研究 | 第39-51页 |
4.1 中北大学成建制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概述 | 第39-42页 |
4.1.1 中北大学国防生培养的历程 | 第39-41页 |
4.1.2 中北大学国防生培养的成就 | 第41-42页 |
4.2 中北大学国防生成建制培养模式的内容 | 第42-43页 |
4.2.1 健全机构,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 第42页 |
4.2.2 严把入口,确保生源数量质量 | 第42页 |
4.2.3 注重养成,加速学生角色转变 | 第42-43页 |
4.2.4 思想引领,确保学员政治合格 | 第43页 |
4.2.5 规范教学,适应部队人才需求 | 第43页 |
4.3 中北大学成建制国防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 第43-48页 |
4.3.1 军政教育没有科学地融入本科教学体系 | 第44-45页 |
4.3.2 军地双方培养理念的差异影响相互协作 | 第45-46页 |
4.3.3 驻校选培办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存在不足 | 第46-47页 |
4.3.4 缺乏激励机制削弱学校在培养中的动力 | 第47-48页 |
4.4 完善中北大学成建制国防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 第48-51页 |
4.4.1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职责 | 第48页 |
4.4.2 规范培养内容,突出能力塑造 | 第48-49页 |
4.4.3 完善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 第49页 |
4.4.4 建立评价机制,确保培养质量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