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3 总结 | 第10页 |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理论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论文创新点和难点 | 第11-12页 |
2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性分析 | 第12-16页 |
2.1 公民网络参与和公共政策过程的概念 | 第12-14页 |
2.1.1 公民网络参与 | 第12-13页 |
2.1.2 公共政策过程 | 第13-14页 |
2.2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形式 | 第14页 |
2.3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价值 | 第14-16页 |
2.3.1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推动民主进程 | 第14-15页 |
2.3.2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促进政府管理提效 | 第15页 |
2.3.3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改善着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 第15-16页 |
3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分析——以强国论坛“舌尖上的浪费”调查为例 | 第16-27页 |
3.1 网络论坛作为公共政策“发源地”的优势 | 第16页 |
3.2 网络论坛 | 第16-17页 |
3.3 网络论坛的分类 | 第17页 |
3.4 论坛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3.5 论坛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3.6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实例研究——以人民网强国论坛为例 | 第19-23页 |
3.6.1 有关强国论坛的介绍 | 第19-20页 |
3.6.2 个案研究——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 第20-22页 |
3.6.3 “舌尖上的浪费”个案研究总结 | 第22-23页 |
3.7 公民网络参与和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联系 | 第23-25页 |
3.7.1 网民舆论成为公共政策的可能性 | 第23-25页 |
3.7.2 在强国论坛“舌尖上的浪费”议题中,韦斯特利——麦克莱恩 ABX 模式的实际应用 | 第25页 |
3.8 由“舌尖上的浪费”个案研究反思公民网络参与的问题 | 第25-27页 |
4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27-31页 |
4.1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问题 | 第27-30页 |
4.1.1 “知识鸿沟”或导致参与者的结构失衡 | 第27-29页 |
4.1.2 网络参与行为不理性导致决策“非代表性” | 第29页 |
4.1.3 过量信息瓦解主流意识导致盲目决策 | 第29-30页 |
4.2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积极意义 | 第30-31页 |
4.2.1 公共政策议题来源日趋广泛 | 第30页 |
4.2.2 公共政策形成日趋科学化、民主化 | 第30页 |
4.2.3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日趋透明和完善 | 第30-31页 |
5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对策分析 | 第31-35页 |
5.1 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方面 | 第31-32页 |
5.1.1 发挥“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作用,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质量 | 第31页 |
5.1.2 加快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参与回应 | 第31-32页 |
5.1.3 完善网络参与立法,保护公民网络参与自由 | 第32页 |
5.2 网络参与公共政策主体方面 | 第32-33页 |
5.2.1 增强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之意识 | 第32-33页 |
5.2.2 普及网络道德规范及网络参与法律法规 | 第33页 |
5.3 网络媒体方面 | 第33-35页 |
5.3.1 加强主流网络舆论阵地的建设 | 第33页 |
5.3.2 加强媒体自身管制,疏导非理性舆论 | 第33-35页 |
6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