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1.1 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性研究 | 第7页 |
1.2 关于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 第7-8页 |
1.3 关于信访工作问题成因的研究 | 第8页 |
1.4 关于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8-10页 |
2. 绪论 | 第10-12页 |
2.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2.2 研究的思路 | 第10页 |
2.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2.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12页 |
3. 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 第12-14页 |
3.1 信访是人民的综合民主机制 | 第12页 |
3.2 信访是三位一体的“免疫”系统 | 第12-13页 |
3.3 信访是法制运行的“改错”机制 | 第13页 |
3.4 信访是国家伦理的检验标尺 | 第13-14页 |
4. 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14-16页 |
4.1 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4.2 信访工作的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5.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3页 |
5.1 信访工作量大,处理不及时 | 第16-18页 |
5.1.1 信访总量多,涉及面广且集中,影响范围大 | 第16-17页 |
5.1.2 政府处理信访案件周期长,效率低,导致案件堆积 | 第17-18页 |
5.2 信访工作新问题多,应对缺乏实效 | 第18-21页 |
5.2.1 当前信访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 第18-20页 |
5.2.2 政府面对信访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难以有效应对 | 第20-21页 |
5.3 重维稳轻信访,偏离工作方向 | 第21-23页 |
6. 当前我国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3-30页 |
6.1 特殊历史背景导致社会矛盾凸显和激化 | 第23-24页 |
6.1.1 我国多年来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负面效应 | 第23页 |
6.1.2 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导致的两极分化,差距加大的结果 | 第23-24页 |
6.1.3 我国体制建设出现“真空”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 第24页 |
6.2 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时代步伐 | 第24-28页 |
6.2.1 政策方面的问题 | 第24-25页 |
6.2.2 干部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6.2.3 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6.3 群众的思维误区,导致信访中违法行为的增多 | 第28-30页 |
6.3.1 认为信访部门包治百病,有事找政府,政府都要负责解决 | 第28页 |
6.3.2 认为大事就得找领导,领导级别越高,解决越快 | 第28页 |
6.3.3 认为重要日期上访,可以给政府施压,促使问题解决 | 第28-29页 |
6.3.4 认为人多就能迫使政府妥协让步 | 第29页 |
6.3.5 重复上访,此路不通换他路,总会得到解决 | 第29-30页 |
7. 国外相关制度的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7.1 日本苦情制度的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7.2 英国的监察员制度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32-34页 |
8. 提高我国信访工作实效的对策思考 | 第34-43页 |
8.1 坚持群众路线,化解社会矛盾 | 第34-35页 |
8.1.1 以深厚感情扎根于民 | 第34页 |
8.1.2 以实际行动取信与民 | 第34-35页 |
8.1.3 以切实成效服务于民 | 第35页 |
8.2 改革和完善信访体制,有效应对信访新问题 | 第35-37页 |
8.2.1 加强信访制度法制性建设,完善相关制度 | 第35-36页 |
8.2.2 调整当前信访机构设立,将信访纳入人大工作职能 | 第36-37页 |
8.3 引导群众走出信访思维误区,规范信访行为 | 第37-38页 |
8.3.1 加强宣传工作,树立正确观念 | 第37-38页 |
8.3.2 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正确导向 | 第38页 |
8.3.3 严厉打击信访中的违法行为 | 第38页 |
8.4 转变信访工作作风,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 第38-43页 |
8.4.1 抓认识,不断完善信访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 第38-40页 |
8.4.2 抓实效,确保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 第40页 |
8.4.3 抓稳控,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 第40-41页 |
8.4.4 抓化解,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 第41-42页 |
8.4.5 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