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中国行政诉讼的法律实效研究

内容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5-30页
    一、写作背景和研究现状第15-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4页
    四、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第24-30页
第一章 行政诉讼法律实效的一般理论第30-44页
    一、行政诉讼法律实效的概念解析第30-35页
        (一)法律实效及相关概念第30-32页
        (二)对行政诉讼法律实效的释义第32-35页
    二、影响行政诉讼法律实效的主要因素第35-44页
        (一)制度因素第37-38页
        (二)权力结构因素第38-40页
        (三)主体因素第40-41页
        (四)实施环境因素第41-44页
第二章 行政诉讼立法目标的实效考察与制度因素的分析第44-70页
    一、对行政诉讼立法目标的揭示第45-48页
        (一)行政诉讼立法目标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演变第45-47页
        (二)行政诉讼立法目标选择的客观条件第47-48页
    二、行政诉讼立法目标的现实考察第48-56页
        (一)吴某某告区政府等共同赔偿复垦损失案第48-53页
        (二)广西省北海市营盘镇白龙村公所坪底村社员不服县政府土地确权案第53-56页
    三、利益平衡机制下行政诉讼立法目标的实践偏移第56-68页
        (一)行政审判中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第56-59页
        (二)行政审判的社会学模式第59-63页
        (三)行政审判法官的利益平衡逻辑第63-68页
    四、小结第68-70页
第三章 行政诉讼独立性的实效考察与权力因素的分析第70-98页
    一、立案选择主义:行政诉讼中司法与行政的默契第70-82页
        (一)选择性立案之“原告不适格”:以浙江宁海361名村民不服征地审查状告省政府案为例第71-73页
        (二)选择性立案之“被告不适格”:以横垌仔村村民起诉廉江市政府发布的砂场招标方案侵占其土地提起行政诉讼案为例第73-75页
        (三)立法庭对行政案件的选择第75-82页
    二、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的“胜诉难”第82-87页
        (一)被滥用的“驳回起诉”第82-85页
        (二)可怜的胜诉权保障第85-87页
    三、权力结构下的行政诉讼第87-93页
        (一)放任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与难以落实的司法监督第87-90页
        (二)不够完善的人大制度与有限的司法审查第90-91页
        (三)对行政裁判结果举足轻重的地方党委第91-93页
    四、权力结构下的行政审判法官第93-96页
        (一)科层制下的行政审判法官第93-95页
        (二)对现有体制产生依赖的法官第95-96页
    五、小结第96-98页
第四章 行政诉讼各方诉求的实效考察与主体因素的分析第98-136页
    一、行政审判法官的理想和回应第99-108页
        (一)行政审判法官的现实困境第99-105页
        (二)行政审判法官的理想第105-108页
    二、律师的理想与回应第108-114页
        (一)律师代理行政案件的意愿分析第108-109页
        (二)律师眼里的行政诉讼第109-111页
        (三)律师与民众对争议处理结果的理解分歧第111-114页
    三、行政人员的理想与回应第114-122页
        (一)行政人员对救济途径的选择和认知第114-117页
        (二)行政人员对行政机关“依法办事”的评价第117-118页
        (三)行政人员对行政诉讼法的评价和建议第118-121页
        (四)行政人员眼里的司法独立第121-122页
    四、普通民众的理想与回应第122-128页
        (一)普通民众眼里的行政审判法官第122-124页
        (二)普通民众对行政争议救济途径的选择和认知第124-126页
        (三)普通民众的法律素养与期望第126-128页
    五、行政诉讼运作中各方的参与逻辑第128-135页
        (一)诉讼各方对争议解决途径的选择和考量第128-131页
        (二)行政诉讼各方对司法活动的认知第131-133页
        (三)行政诉讼各方的法律意识第133-134页
        (四)行政诉讼中弱者的策略第134-135页
    六、小结第135-136页
第五章 行政诉讼结案方式的实效考察与实施环境因素的分析第136-154页
    一、无法落实的生效判决:以吴志雄等人请求确认南山区住建局不予备案的行为违法案为例第136-139页
    二、面对现实的行政诉讼与柔性司法的兴起第139-145页
        (一)司法建议的运用:以孙庆龙诉兴化市教育局等不履行办理入学及进编手续法定职责案为例第139-142页
        (二)数量巨大的和解撤诉案件第142-145页
    三、行政诉讼柔性司法解决机制的成因分析第145-153页
        (一)能动司法观念之兴起第145-148页
        (二)纠纷解决的多种途径第148-149页
        (三)回应行政审判尴尬之处境第149-153页
    四、小结第153-154页
第六章 改善行政诉讼法律实效的路径分析第154-196页
    一、完善法律实效的一般方法第154-156页
    二、树立行政审判的权威第156-166页
        (一)避免行政诉讼程序的随意性第156-159页
        (二)提高行政案件判决结案的比例第159-166页
    三、规范司法实践中的“和解撤诉”第166-174页
        (一)行政诉讼各方对“和解撤诉”的基本立场第166-172页
        (二)对“和解撤诉”的规范第172-174页
    四、提升行政裁判的社会认同第174-178页
        (一)加强行政诉讼中的民意沟通第176-178页
        (二)重视律师在诉讼中的释法说理第178页
    五、尊重行政诉讼的阶段化发展第178-184页
        (一)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本次修法的循序渐进第179-182页
        (二)主体的需求及中国行政诉讼的发展预测第182-184页
    六、顺应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第184-193页
        (一)行政诉讼的演进动力:行政、司法与民众的良性互动第184-187页
        (二)行政审判中的“变通”:协同式行政诉讼第187-190页
        (三)协同式行政诉讼重新诠释了行政诉讼的价值第190-193页
    七、小结第193-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07页
附页第207-216页
    行政诉讼运作状况调查问卷(原告卷)第207-210页
    政诉讼运作状况调查问卷(律师卷)第210-213页
    行政诉讼运作状况调查问卷(行政人员卷)第213-216页
致谢第216-21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破骨细胞前体融合及其多种干预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畜牧业保险的微观效果与政策优化研究--以生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