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1. 绪论 | 第25-5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5-43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25-41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41-4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43-4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45-52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45-48页 |
1.3.2 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48-5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1.5 预期创新点 | 第52-5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56-98页 |
2.1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研究综述 | 第56-73页 |
2.1.1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的概念和内涵 | 第56-60页 |
2.1.2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的维度 | 第60-67页 |
2.1.3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理论基础 | 第67-72页 |
2.1.4 研究小结 | 第72-73页 |
2.2 变革型领导研究综述 | 第73-82页 |
2.2.1 变革型领导的概念和维度 | 第73-75页 |
2.2.2 领导风格类型比较分析 | 第75-77页 |
2.2.3 变革型领导的理论基础 | 第77-79页 |
2.2.4 变革型领导与创新的关系 | 第79-81页 |
2.2.5 研究小结 | 第81-82页 |
2.3 原始性创新研究综述 | 第82-96页 |
2.3.1 原始性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 第82-87页 |
2.3.2 原始性创新的分类 | 第87-88页 |
2.3.3 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88-89页 |
2.3.4 高校科学创新系统建设 | 第89-95页 |
2.3.5 异质性与创新的关系 | 第95-96页 |
2.3.6 研究小结 | 第9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3. 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98-127页 |
3.1 案例研究概述 | 第98-99页 |
3.2 案例研究设计 | 第99-100页 |
3.2.1 案例选择 | 第99页 |
3.2.2 数据获取和分析 | 第99-100页 |
3.3 案例内研究分析 | 第100-122页 |
3.3.1 “Bio-X”创新——解码人类大脑 | 第100-109页 |
3.3.2 青蒿素——重大新药创制 | 第109-115页 |
3.3.3 引力波——时空涟漪的首次发现 | 第115-122页 |
3.4 案例间比较分析 | 第122-1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4.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 第127-137页 |
4.1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 | 第127-135页 |
4.1.1 学科异质性与创新绩效 | 第127-130页 |
4.1.2 认知异质性与创新绩效 | 第130-133页 |
4.1.3 组织异质性与创新绩效 | 第133-135页 |
4.2 变革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 第135-136页 |
4.3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构建 | 第136-137页 |
5.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 第137-156页 |
5.1 问卷设计 | 第137-139页 |
5.2 变量测量 | 第139-149页 |
5.2.1 团队异质性 | 第139-145页 |
5.2.2 变革型领导风格 | 第145-147页 |
5.2.3 原始性创新绩效 | 第147-149页 |
5.3 问卷的小样本测试及修正 | 第149-151页 |
5.3.1 小样本分析方法 | 第149页 |
5.3.2 小样本数据分析 | 第149-151页 |
5.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51-152页 |
5.5 大样本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第152-155页 |
5.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152-153页 |
5.5.2 样本描述 | 第153-1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6. 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56-185页 |
6.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156-157页 |
6.1.1 认知异质性的信度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56-157页 |
6.1.2 变革型领导的信度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57页 |
6.2 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 第157-158页 |
6.3 子研究一:跨学科团队异质性与高校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158-167页 |
6.3.1 数据处理 | 第158-159页 |
6.3.2 原始性创新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 第159-160页 |
6.3.3 首创性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 第160-161页 |
6.3.4 新颖性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 第161-163页 |
6.3.5 计量型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 第163-164页 |
6.3.6 结果与讨论 | 第164-167页 |
6.4 子研究二:变革型领导风格对直接效应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167-176页 |
6.4.1 数据处理 | 第167页 |
6.4.2 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异质性与总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167-168页 |
6.4.3 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异质性与首创性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168-170页 |
6.4.4 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异质性与新颖性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170-172页 |
6.4.5 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异质性与计量型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172-173页 |
6.4.6 结果与讨论 | 第173-176页 |
6.5 子研究三:影响高校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其他因素研究 | 第176-185页 |
6.5.1 基于研究类型的方差分析 | 第176-178页 |
6.5.2 基于高校类别的方差分析 | 第178-180页 |
6.5.3 基于经费投入额度的方差分析 | 第180-183页 |
6.5.4 结果与讨论 | 第183-185页 |
7. 研究结论、展望及政策建议 | 第185-203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5-188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88-195页 |
7.3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第195-201页 |
7.3.1 理论贡献 | 第195-199页 |
7.3.2 实践启示 | 第199-201页 |
7.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201-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32页 |
调查问卷 | 第232-238页 |
作者简历 | 第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