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39页
    1.1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1.1 理论意义第17-18页
        1.1.2 现实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8-34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及创新点第34-39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34-36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36-37页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37-39页
第2章 生态正义与生态正义价值评价第39-59页
    2.1 生态正义概念及其特征第39-48页
        2.1.1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第40-44页
        2.1.2 生态正义与生态价值第44-46页
        2.1.3 生态正义的基本特征第46-48页
    2.2 生态正义与价值论第48-52页
        2.2.1 生态正义的提出与社会价值矛盾的凸现第49-50页
        2.2.2 生态正义的发展伴随价值观的更新第50-52页
    2.3 生态正义价值与其他社会价值的冲突第52-56页
        2.3.1 生态正义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冲突第53-54页
        2.3.2 生态正义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矛盾第54-55页
        2.3.3 生态正义价值对政治价值的挑战第55-56页
    2.4 生态正义的价值目标第56-59页
        2.4.1 生态正义价值目标的演进第57-58页
        2.4.2 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第58-59页
第3章 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59-69页
    3.1 种际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59-61页
        3.1.1 人类中心主义的烙印第59-60页
        3.1.2 自然中心主义的影响第60-61页
    3.2 代际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61-63页
        3.2.1 当代人的自我价值评价第62页
        3.2.2 后代人的价值评价第62-63页
    3.3 代内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63-69页
        3.3.1 国际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63-64页
        3.3.2 种族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64-66页
        3.3.3 国内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主体第66-69页
第4章 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客体第69-95页
    4.1 利益纷争中的代内关系第69-76页
        4.1.1 国家间资源分配和生态责任分担第69-72页
        4.1.2 国内资源分配和生态责任分担第72-75页
        4.1.3 种族间资源分配和生态责任分担第75-76页
    4.2 努力协调中的代际关系第76-86页
        4.2.1 当代人追逐利益的界限第78-79页
        4.2.2 当代人行为结果的评价第79-84页
        4.2.3 当代人生态责任的承担第84-86页
    4.3 种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第86-95页
        4.3.1 人与其他物种的对立统一关系第87-91页
        4.3.2 人与生态系统的相偎相依关系第91-95页
第5章 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尺度第95-115页
    5.1 生态正义的主体评价尺度的表现第95-100页
        5.1.1 不同人类主体的差异评价尺度第95-99页
        5.1.2 不同人类主体的共同评价尺度第99-100页
    5.2 生态正义的客观评价尺度的表现第100-115页
        5.2.1 生态正义的制度评价尺度第100-105页
        5.2.2 生态正义的技术评价尺度第105-115页
第6章 生态正义的价值实现第115-141页
    6.1 生态正义价值实现的可能性第115-126页
        6.1.1 生态正义价值实现的条件第116-121页
        6.1.2 生态正义价值实现的困境第121-126页
    6.2 生态正义价值实现的必要性第126-128页
        6.2.1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126-127页
        6.2.2 实现当代人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第127-128页
    6.3 生态正义价值实现的途径第128-141页
        6.3.1 代内生态正义的实现途径第130-134页
        6.3.2 代际生态正义的实现途径第134-141页
结语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3-155页
后记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边缘与归属:道教认同的文化史考察
下一篇: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研究--以抚顺战犯管理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