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论文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研究--以抚顺战犯管理所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4-26页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第14-15页
    二、研究综述第15-23页
    三、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3-24页
    四、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一章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历史背景第26-44页
    第一节 日本战犯的界定及其罪行第26-32页
        一、战犯的概念第26-28页
        二、日本战犯及其罪行第28-32页
    第二节 二战后各国对日本战犯的处置第32-34页
        一、东京审判第32-33页
        二、国民政府审判第33-34页
    第三节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4-44页
        一、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必要性第34-37页
        二、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可行性第37-44页
第二章 新中国政府接收与安置日本战犯第44-60页
    第一节 新中国政府接收日本战犯第44-48页
        一、日本投降后战犯的去向第44-45页
        二、中国接收日本战犯第45-47页
        三、日本战犯的基本状况第47-48页
    第二节 抚顺战犯管理所对日本战犯的安置第48-58页
        一、抚顺战犯管理所概况第48-49页
        二、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修缮和人员的配备第49-51页
        三、战犯入所的相关规定第51-54页
        四、战犯管理所的管理条例第54-58页
    第三节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总策略第58-60页
        一、接收前的设想第58-60页
        二、接收后的完善第60页
第三章 人道主义待遇第60-82页
    第一节 伙食条件第61-65页
        一、伙食标准第61-63页
        二、具体情况第63-65页
    第二节 监舍条件第65-67页
        一、监舍的基础设施第65-66页
        二、监舍内的相关规定第66-67页
    第三节 生活待遇第67-68页
        一、放风第67页
        二、个人卫生第67-68页
    第四节 医疗保障第68-74页
        一、体检制度第70-71页
        二、治疗疾病与护理病人第71-74页
    第五节 文体活动第74-77页
        一、体育活动第74-75页
        二、文艺活动第75-77页
    第六节 通信与会面第77-82页
        一、与亲友通信第78-79页
        二、与亲友会面第79-82页
第四章 思想改造与政治教育第82-102页
    第一节 党的历史上对在押犯的思想改造第82-84页
        一、建国前的思想改造理论与实践第82-83页
        二、建国后的思想改造理论与实践第83-84页
    第二节 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的难度第84-86页
        一、武士道精神与军国主义思想第84页
        二、武士道精神与军国主义思想对战犯的影响第84-86页
    第三节 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的方式第86-87页
        一、日本战犯学习的日程表第86-87页
        二、对战犯进行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的方式第87页
    第四节 思想改造与政治教育的内容第87-102页
        一、反对帝国主义教育第87-90页
        二、中国革命前途教育第90-94页
        三、国际形势教育第94-97页
        四、战犯在思想改造中的转变第97-102页
第五章 劳动改造和行动感化第102-112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改造政策第102-105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思想第102页
        二、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改造思想第102-105页
    第二节 日本战犯的劳动改造第105-109页
        一、组建劳动班第105-106页
        二、制作食物第106-107页
        三、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第107页
        四、制作砖瓦第107-109页
    第三节 行动感化第109-112页
        一、党的历史上对罪犯进行行动感化的理论与实践第109页
        二、新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的行动感化第109-112页
第六章 社会教育第112-129页
    第一节 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及现实需要第112-115页
        一、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第112-113页
        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第113-114页
        三、社会教育的条件第114-115页
    第二节 社会教育的实践——社会参观第115-125页
        一、社会参观政策的出台第115-116页
        二、第一次大规模社会参观第116-124页
        三、第二次小规模社会参观第124-125页
    第三节 对日本战犯开展社会教育的意义第125-129页
        一、感激共产党和新中国第125-126页
        二、认同共产党和新中国第126-127页
        三、促进日本战犯认罪悔罪第127-129页
第七章 侦讯和宽大处理第129-149页
    第一节 新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的侦讯第129-138页
        一、侦讯的相关政策及准备工作第129-131页
        二、侦讯过程第131-133页
        三、侦讯成果第133-138页
    第二节 新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宽大处理第138-146页
        一、宽大处理的思想及政策第138-142页
        二、宽大处理的实践第142-146页
    第三节 归国后的日本战犯第146-149页
        一、“中归联”的成立及发展第146-147页
        二、“中归联”的主要活动第147-149页
第八章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历史经验及意义第149-163页
    第一节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成功的因素第150-153页
        一、正义终将战胜非正义第150-151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第151-152页
        三、战犯改造工作者的献身精神第152-153页
    第二节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历史经验第153-158页
        一、“人是可以改造的”第153-154页
        二、“符合长远利益”第154-155页
        三、“赋予战犯第二次生命”第155-157页
        四、“忠于事业、乐于奉献”第157-158页
    第三节 新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的意义第158-163页
        一、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第158页
        二、促进中日关系逐步缓和第158-160页
        三、在国际上树立了改造战犯的典范第160-161页
        四、对新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第161-163页
结论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正义的价值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