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南京某高校学生为分析对象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导论第14-30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一) 研究目的第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7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5页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5-27页
    四、论文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一) 创新之处第27-28页
        (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第一章 政治社会化理论和研究设计第30-50页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理论第30-39页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第30-33页
        二、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第33-35页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35-37页
        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第37-39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假设第39-41页
        一、研究思路第39-40页
        二、研究假设第40-4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41-42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41页
        二、实证分析法第41-42页
        三、理论分析法第42页
    第四节 样本及变量选择第42-50页
        一、样本选择及统计第42-45页
        二、变量选择第45-50页
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总体评价第50-62页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现状第51-54页
        一、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认知第51-53页
        二、对国外内时政的认知第53-54页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现状第54-56页
    第三节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第56-59页
        一、政治参与意识第56-57页
        二、政治参与行为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三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62-78页
    第一节 个体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差异性影响第62-69页
        一、个体、家庭因素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第62-65页
        二、个体、家庭因素的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第65-69页
    第二节 高等院校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差异性影响第69-72页
        一、高等院校因素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第69-70页
        二、高等院校因素的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第70-72页
    第三节 社会及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差异性影响第72-74页
        一、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第72-73页
        二、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第73-74页
    第四节 大众媒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差异性影响第74-76页
        一、大众媒介因素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第74-75页
        二、大众媒介因素的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四章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第78-94页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8-82页
        一、专业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第79页
        二、家庭决策方式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第79-80页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第80页
        四、社团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第80-81页
        五、网络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第81-82页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2-87页
        一、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第84页
        二、民主管理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第84-85页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第85页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第85-86页
        五、主流价值和政府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第86页
        六、电子媒介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第86-87页
    第三节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7-92页
        一、年级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第89页
        二、民主管理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第89-90页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团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第90页
        四、主流价值和政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第90-91页
        五、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第94-114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94-98页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第94-95页
        二、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因素第95-98页
    第二节 促进与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第98-114页
        一、提升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的措施第98-103页
        二、巩固大学生政治情感成果的对策第103-109页
        三、化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实际参与行为矛盾的建议第109-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附录第118-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与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思考--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下一篇:孔子知行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