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招投标管理及系统架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1 电子招投标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1.2 电子招投标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基本思路及组织架构 | 第13-15页 |
1.4.1 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组织架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电子招投标管理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招投标概述 | 第15页 |
2.1.1 招投标一般理论 | 第15页 |
2.1.2 招投标的特点 | 第15页 |
2.2 电子招投标概述 | 第15-18页 |
2.2.1 电子招投标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电子招投标的特点 | 第16页 |
2.2.3 实施电子招投标的必然性 | 第16-17页 |
2.2.4 电子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3 电子招投标风险管理概述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电子招投标规范化管理 | 第19-30页 |
3.1 传统模式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3.1.1 信息不对称 | 第19-20页 |
3.1.2 暗箱操作 | 第20页 |
3.1.3 串通围标投标 | 第20-21页 |
3.1.4 监督系统不完善 | 第21页 |
3.2 电子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现实作用 | 第21-23页 |
3.2.1 确保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 第22页 |
3.2.2 实现招投标活动便捷高效 | 第22页 |
3.2.3 降低招投标活动交易成本 | 第22-23页 |
3.2.4 促进招投标活动管理规范 | 第23页 |
3.3 电子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 第23-26页 |
3.3.1 对现存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冲击 | 第23-24页 |
3.3.2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3.3 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5-26页 |
3.3.4 投标人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6页 |
3.4 电子招投标系统构架及业务流程 | 第26-30页 |
3.4.1 电子招投标系统架构 | 第26-27页 |
3.4.2 电子招投标的业务流程 | 第27-30页 |
第四章 电子招投标围标串标管理 | 第30-35页 |
4.1 围标串标行为 | 第30-31页 |
4.1.1 围标串标行为概述 | 第30页 |
4.1.2 围标串标行为的原因 | 第30页 |
4.1.3 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 | 第30-31页 |
4.2 电子招投标避免围标串标的优势 | 第31-32页 |
4.2.1 透明度提高 | 第31页 |
4.2.2 互相屏蔽 | 第31-32页 |
4.2.3 信息发布规范 | 第32页 |
4.2.4 行政监督便捷 | 第32页 |
4.2.5 诚信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 第32页 |
4.3 电子招投标防治围标串标行为采取的措施 | 第32-35页 |
4.3.1 建立规范完善的电子招投标制度 | 第32-33页 |
4.3.2 建设规范的电子招投标网络系统保障体系 | 第33页 |
4.3.3 健全对电子招投标组织机构的管理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电子招投标管理系统架构 | 第35-45页 |
5.1 电子招投标的业务流程 | 第35-36页 |
5.2 模块流程图及基于流程的系统功能设计 | 第36-43页 |
5.2.1 招标信息发布系统 | 第36-38页 |
5.2.2 企业投标报名系统 | 第38-39页 |
5.2.3 资格审查系统 | 第39-40页 |
5.2.4 开标系统 | 第40-41页 |
5.2.5 评标系统 | 第41-43页 |
5.2.6 防围标鉴定的智能系统 | 第43页 |
5.3 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的框架结构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电子招投标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 第45-51页 |
6.1 网络信息技术的风险及对策 | 第45-48页 |
6.2 电子招投标流程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 第48-49页 |
6.3 实施环境的风险及对策 | 第49-50页 |
6.4 不可预知风险应对措施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