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注释表 | 第14-15页 |
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二冲程发动机工作特点介绍 | 第17-18页 |
1.3 二冲程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介绍 | 第18-19页 |
1.4 二冲程发动机增压技术及研究现状介绍 | 第19-20页 |
1.4.1 二冲程发动机增压技术介绍 | 第19页 |
1.4.2 二冲程发动机增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CFD技术在发动机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二冲程汽油机一维模型搭建 | 第22-42页 |
2.1 GT-power软件介绍 | 第22页 |
2.2 GT-power基本计算理论 | 第22-27页 |
2.2.1 流体计算理论 | 第22-24页 |
2.2.2 燃烧模型计算理论 | 第24-26页 |
2.2.3 高空环境模拟计算理论 | 第26-27页 |
2.3 原机介绍和前期试验 | 第27-32页 |
2.3.1 原机介绍 | 第27-29页 |
2.3.2 前期试验研究 | 第29-32页 |
2.4 一维性能仿真模型搭建和校核 | 第32-38页 |
2.4.1 一维性能模型的搭建 | 第32-33页 |
2.4.2 模型主要参数设置 | 第33-35页 |
2.4.3 原机一维模型校核 | 第35-38页 |
2.5 模型仿真和边界条件获取 | 第38-40页 |
2.5.1 模型仿真工况设置 | 第38页 |
2.5.2 边界条件获取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增压器选型和仿真计算 | 第42-54页 |
3.1 增压方式、原理和理论介绍 | 第42-47页 |
3.1.1 增压方式和原理介绍 | 第42-43页 |
3.1.2 增压理论介绍 | 第43-44页 |
3.1.3 增压器选择 | 第44-47页 |
3.2 带压气机的发动机一维模型仿真 | 第47-51页 |
3.2.1 一维增压模型搭建 | 第47-49页 |
3.2.2 增压模型运行和增压器选择 | 第49-51页 |
3.3 增压模型边界条件获取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发动机缸内气体流动和扫气品质的CFD仿真分析 | 第54-73页 |
4.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54-57页 |
4.1.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第54页 |
4.1.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 第54-57页 |
4.2 缸体几何模型获取和网格划分 | 第57-59页 |
4.2.1 缸体几何模型获取 | 第57-58页 |
4.2.2 流场计算模型网格划分 | 第58-59页 |
4.3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59-61页 |
4.3.1 Fluent计算模型选择 | 第59-60页 |
4.3.2 边界条件及动网格设置 | 第60-61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71页 |
4.4.1 流场分析 | 第61-70页 |
4.4.2 扫气品质分析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动排管设计对发动机性能及扫气的影响 | 第73-85页 |
5.1 二冲程发动机动排管介绍 | 第73-75页 |
5.1.1 二冲程发动机排气管动态效应 | 第73页 |
5.1.2 利用排气动态效应的排气管设计 | 第73-74页 |
5.1.3 原机排气系统介绍 | 第74-75页 |
5.2 基于一维仿真的动排管设计 | 第75-81页 |
5.2.1 原动排管的压力波动分析 | 第75-76页 |
5.2.2 动排管参数优化方案 | 第76页 |
5.2.3 动排管参数优化 | 第76-80页 |
5.2.4 增压发动机优化动排管后压力波动分析 | 第80-81页 |
5.3 优化动排管后的扫气分析 | 第81-84页 |
5.3.1 动排管优化前后的流场对比 | 第81-83页 |
5.3.2 动排管优化前后的扫气品质分析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