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育成及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子检测及其农艺与根系性状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植物春化特性研究第12-16页
     ·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及春化作用对温度的要求第13页
     ·植物春化作用的特性第13页
     ·小麦春化特性研究进展第13-14页
     ·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4-16页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第16-17页
     ·小麦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第16页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第16-17页
   ·小麦根系研究进展第17-19页
     ·小麦根系数量性状的研究第17-18页
     ·小麦根系生理生化性状的研究第18-19页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中国小麦地方和育成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子检测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第21-34页
   ·材料和方法第21-24页
     ·材料第21-22页
     ·检测方法第22-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32页
     ·春化基因的检测第24-27页
     ·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第27-30页
     ·育成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第30-32页
   ·讨论第32-34页
     ·小麦春化作用基因的分子检测第32页
     ·小麦春化作用基因的基因型与其冬春性表型第32-34页
第三章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育成与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第34-45页
   ·材料和方法第34-35页
     ·材料第34页
     ·方法第34-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农艺性状表现第35-37页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第37-43页
   ·讨论第43-45页
     ·地方和育成品种农艺性状表现的比较第43页
     ·地方和育成品种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第43-45页
第四章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育成与地方品种的根系性状分析第45-54页
   ·材料和方法第45-46页
     ·材料第45页
     ·方法第45-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根系性状的表现第46-48页
     ·根系性状的相关分析第48-49页
     ·根系性状聚类分析第49-50页
   ·讨论第50-54页
     ·地方和育成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第50页
     ·地方和育成品种根系性状相关分析结果的比较第50-51页
     ·地方和育成品种根系性状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第51-54页
第五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编辑位点研究
下一篇:不同氮效率油菜对氮肥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