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2-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6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 第16-18页 |
1.6.1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1.6.2 存在的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 第18页 |
2.1.2 备付金 | 第18-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2.2.1 农民资金互助社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2 金融机构备付金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2.3 盐城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实践情况 | 第21-22页 |
2.2.4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盐城M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管理现状评议 | 第24-32页 |
3.1 盐城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3.2 盐城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管理办法 | 第25页 |
3.3 M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现状及管理方法 | 第25-30页 |
3.3.1 M地区现状 | 第25页 |
3.3.2 M地区概况 | 第25-26页 |
3.3.3 现状描述 | 第26-30页 |
3.4 备付金管理方法评议 | 第30-32页 |
3.4.1 现状小结 | 第30-31页 |
3.4.2 政策评议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备付金变动分析 | 第32-40页 |
4.1 农民资金互助社资金流量分析 | 第32-33页 |
4.1.1 资金流入 | 第32-33页 |
4.1.2 资金流出 | 第33页 |
4.2 基于资金流量分析的备付金变动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4.2.1 资金流入角度分析 | 第33页 |
4.2.2 资金流出角度分析 | 第33-34页 |
4.3 实证分析过程 | 第34-37页 |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4页 |
4.3.2 面板数据模型 | 第34-35页 |
4.3.3 单位根检验 | 第35页 |
4.3.4 面板协整检验 | 第35-36页 |
4.3.5 模型设定检验理论 | 第36页 |
4.3.6 模型检验求解 | 第36-37页 |
4.4 实证结果与结论 | 第37-40页 |
4.4.1 模型的检验结果 | 第37页 |
4.4.2 结论及改进建议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备付金持有量模型 | 第40-48页 |
5.1 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5.2 备付金持有量模型的前提假设 | 第41页 |
5.3 备付金持有量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41-43页 |
5.3.1 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 | 第41页 |
5.3.2 持有备付金的管理成本 | 第41-42页 |
5.3.3 持有备付金的短缺成本 | 第42-43页 |
5.4 备付金持有量模型的检验—以盐城M地区为例 | 第43-45页 |
5.4.1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 第43页 |
5.4.2 研究模型 | 第43-44页 |
5.4.3 实证分析过程 | 第44-45页 |
5.5 备付金持有量模型的修正 | 第45-46页 |
5.6 持有量模型的应用建议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48-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1.1 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现行管理制度合理,但不够灵活,执行力欠佳 | 第48页 |
6.1.2 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 第48页 |
6.2 完善建议 | 第48-50页 |
6.2.1 完善备付金管理制度,优化备付金监管方法 | 第48-49页 |
6.2.2 发挥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管理的主动性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