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7-10页 |
(一)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7页 |
(二) 刑事和解产生的背景 | 第7-8页 |
1、被害人层面 | 第7页 |
2、犯罪嫌疑人层面 | 第7-8页 |
3、司法机关层面 | 第8页 |
4、社会层面 | 第8页 |
(三) 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的依据 | 第8-10页 |
1、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 第8-9页 |
2、恢复正义的理念 | 第9页 |
3、节约司法资源和保障社会利益的需要 | 第9-10页 |
二、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5页 |
(一) 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第10-12页 |
1、适用范围 | 第10-11页 |
2、适用阶段及和解程序 | 第11页 |
3、达成和解后的效果 | 第11-12页 |
(二)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1、刑事和解缺少监管的规定 | 第12-13页 |
2、刑事和解缺乏被害人保障机制 | 第13-14页 |
3、刑事和解操作规范不明确 | 第14-15页 |
三、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 | 第15-23页 |
(一) 完善刑事和解的监督审查制度 | 第15-18页 |
1、明确检察机关作为监督的主体 | 第15-16页 |
2、完善刑事和解在实体方面的监督 | 第16-17页 |
3、完善刑事和解在程序方面的监督 | 第17-18页 |
(二) 建立被害人补偿救济制度 | 第18-21页 |
1、引入担保人代偿机制 | 第20页 |
2、设立专门的被害人赔偿基金 | 第20-21页 |
3、建立被害人补偿救济适用的监督机制 | 第21页 |
(三) 明确刑事和解的具体规范 | 第21-23页 |
1、明确刑事和解的赔偿标准 | 第21-22页 |
3、规范刑事和解的操作流程 | 第22-2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谢辞 | 第27-28页 |
个人简历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