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品牌态度的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5-17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2.1 虚拟社区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1 虚拟社区定义 | 第17页 |
2.1.2 虚拟社区的类型 | 第17-18页 |
2.2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 | 第18-20页 |
2.2.1 知识共享 | 第18-19页 |
2.2.2 关于虚拟知识共享的主体 | 第19页 |
2.2.3 共享内容 | 第19-20页 |
2.3 信任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3.1 信任的定义 | 第20页 |
2.3.2 信任的维度划分 | 第20-21页 |
2.3.3 虚拟社区信任的相关研究 | 第21页 |
2.4 感知有用性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4.1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1-22页 |
2.4.2 感知有用性的相关研究 | 第22页 |
2.5 品牌态度 | 第22-24页 |
2.5.1 品牌态度的定义 | 第22-23页 |
2.5.2 品牌态度的相关研究 | 第23页 |
2.5.3 精细加工模型 | 第23-24页 |
2.6 述评 | 第24-25页 |
3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 第25-29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3.1.1 知识共享主体对信任的影响 | 第25页 |
3.1.2 知识共享内容对信任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3 知识共享主体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 第26页 |
3.1.4 知识共享内容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5 感知有用性、信任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 第27页 |
3.2 研究模型 | 第27-29页 |
3.2.1 相关变量的定义 | 第27-28页 |
3.2.2 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9-35页 |
4.1 变量的测度 | 第29-32页 |
4.2 预调研及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32页 |
4.2.2 预调查 | 第32-33页 |
4.3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3-34页 |
4.4 问卷收集 | 第34-35页 |
4.4.1 样本选择 | 第34页 |
4.4.2 问卷收集方法 | 第34-35页 |
5 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5.1 样本情况 | 第35-36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36-37页 |
5.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7-40页 |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0-42页 |
5.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42-45页 |
5.5.1 模型拟合度 | 第42-43页 |
5.5.2 模型的路径系数 | 第43-45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5-51页 |
6.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45-47页 |
6.1.1 研究结果 | 第45-46页 |
6.1.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6.2 企业营销启示 | 第47-49页 |
6.3 研究不足及建议 | 第49-51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49页 |
6.3.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一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