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及符号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2页 |
1.1 瘤胃中蛋白质的降解 | 第12-16页 |
1.1.1 丝氨酸蛋白酶概述 | 第13-14页 |
1.1.2 S8家族蛋白酶概述 | 第14页 |
1.1.3 金属肽酶概述 | 第14-16页 |
1.2 丝氨酸蛋白酶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 金属肽酶的作用 | 第18-19页 |
1.4 蛋白质纯化的常用的方法 | 第19-21页 |
1.4.1 凝胶过滤层析 | 第19页 |
1.4.2 盐溶盐析和有机溶剂分离蛋白 | 第19-20页 |
1.4.3 离子交换层析 | 第20页 |
1.4.4 亲和层析 | 第20页 |
1.4.5 高效液相层析和快速蛋白液相层析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阳性克隆R-P-1和R-P-2中蛋白酶基因的分析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1 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 第22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2-24页 |
2.2.1 R-P-1和R-P-2中蛋白酶和金属肽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4页 |
2.2.2 阳性克隆R-P-1和R-P-2蛋白酶三维结构建模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30页 |
第三章 R-P-1胞外蛋白酶分离纯化 | 第30-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3.1.1 菌株和质粒 | 第30页 |
3.1.2 培养基 | 第30页 |
3.1.3 主要的试剂 | 第30-31页 |
3.1.4 主要仪器及实验耗材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3.2.1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2 R-P-1胞外蛋白酶的获取 | 第33页 |
3.2.3 离子交换层析 | 第33-3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3.3.1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5页 |
3.3.2 R-P-1胞外蛋白酶(1SP)的制备 | 第35-37页 |
3.3.3 R-P-1胞外蛋白酶(1SP)的离子交换层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R-P-2蛋白酶2SP3和金属肽酶2P的异源表达 | 第39-5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4.1.1 菌株和质粒 | 第39-40页 |
4.1.2 培养基 | 第40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4.1.4 试剂盒、内切酶和抗生素 | 第41页 |
4.1.5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8页 |
4.2.1 阳性克隆R-P-2的大质粒的提取 | 第41页 |
4.2.2 蛋白酶2SP3和金属肽酶2P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1-44页 |
4.2.3 蛋白酶2SP3在大肠杆菌E.coli Origami B中的表达 | 第44-45页 |
4.2.4 金属肽酶2P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 | 第45页 |
4.2.5 蛋白酶2SP3可溶性蛋白及包涵体的Ni-亲和层析 | 第45-48页 |
4.2.6 金属肽酶2P可溶性蛋白的Ni柱亲和层析 | 第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4.3.1 蛋白酶2SP3和金属肽酶2P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4.3.2 2SP3蛋白酶可溶性表达 | 第49-50页 |
4.3.3 可溶性表达2SP3的亲和层析 | 第50-51页 |
4.3.4 可溶性2SP3蛋白酶的强离子交换层析 | 第51-53页 |
4.3.5 2SP3包涵体的表达、纯化与复性 | 第53-55页 |
4.3.6 金属肽酶2P的异源表达与纯化 | 第55页 |
4.3.7 金属肽酶2P的活性检测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一 质粒图谱 | 第66-69页 |
附录二 Casein-SDS-PAGE | 第69-71页 |
附录三 蛋白基因及蛋白序列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