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IBDV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1 IBDV的生物学分类地位及理化特性 | 第13页 |
1.1.2 IBDV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1.1.3 IBDV的病毒蛋白及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1.1.4 IBDV抗原变异基础和毒力变异机制 | 第15-16页 |
1.2 IBD的诊断技术 | 第16-19页 |
1.2.1 临床诊断 | 第17页 |
1.2.2 血清学诊断 | 第17-18页 |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8-19页 |
1.3 IBD疫苗的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1.3.1 传统疫苗 | 第19页 |
1.3.2 基因工程疫苗 | 第19-21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IBDV主要结构蛋白VP2、VP1的原核表达 | 第22-4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毒株、菌株、载体及IBDV阳性血清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24页 |
2.2.2 PCR扩增IBDV VP2、VP1基因和VP2-VP1串联基因 | 第24页 |
2.2.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7页 |
2.2.4 诱导表达IBDV的主要结构基因 | 第27-28页 |
2.2.5 分析重组蛋白表达形式 | 第28页 |
2.2.6 纯化重组蛋白 | 第28-29页 |
2.2.7 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 | 第29-30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30-38页 |
2.3.1 IBDV主要结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 | 第30-32页 |
2.3.2 IBDV主要结构蛋白的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结果 | 第32-35页 |
2.3.3 IBDV主要结构蛋白的表达形式分析和蛋白纯化结果 | 第35-37页 |
2.3.4 IBDV主要结构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 | 第37-38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IBDV主要结构蛋白VP2、VP1间接ELISA试剂盒的研发与应用测试 | 第40-6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3.1.1 主要试剂和标准血清 | 第40页 |
3.1.2 临床样品 | 第40页 |
3.1.3 溶液配制 | 第40-41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1-45页 |
3.2.1 以IBDV主要结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最佳试验条件的探索 | 第41-42页 |
3.2.2 IBDV主要结构蛋白的间接ELISA的具体操作步骤 | 第42-44页 |
3.2.3 IBDV主要结构蛋白间接ELISA阴阳临界值的测定 | 第44页 |
3.2.4 间接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 | 第44-45页 |
3.2.5 IBDV主要结构蛋白间接ELISA与商品试剂盒的比较及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45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45-59页 |
3.3.1 以IBDV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的条件摸索结果 | 第45-50页 |
3.3.2 临界值的确定 | 第50-51页 |
3.3.3 间接ELISA的敏感性 | 第51页 |
3.3.4 间接ELISA的特异性 | 第51-52页 |
3.3.5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52页 |
3.3.6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52页 |
3.3.7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第52-57页 |
3.3.8 间接ELISA与商品试剂盒的比较结果 | 第57-59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