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及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概况 | 第15-16页 |
1.3 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发展状况和趋势 | 第16-18页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4.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汽车覆盖件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有限元简介 | 第20-23页 |
2.2.1 有限元发展历史和趋势 | 第21页 |
2.2.2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1-23页 |
2.3 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3-27页 |
2.3.1 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23-24页 |
2.3.2 板料成形时的接触算法 | 第24-25页 |
2.3.3 接触力计算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前门内板板料成形力的求解 | 第28-39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板料成形力的求解 | 第28-29页 |
3.2.1 成形力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2 网格自适应等级对成形力影响 | 第29页 |
3.3 汽车前门内板板料成形力求解实例 | 第29-37页 |
3.3.1 汽车前门内板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 | 第29-30页 |
3.3.2 前门内板网格划分 | 第30-33页 |
3.3.3 板料材料参数和冲压工艺参数 | 第33-35页 |
3.3.4 前门内板仿真结果 | 第35-36页 |
3.3.5 前门内板板料成形力 | 第36-37页 |
3.4 前门内板的实际成形力测试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前门内板拉延模具结构强度分析 | 第39-53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模具在冲压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 第39-43页 |
4.2.1 模具表面法向载荷计算 | 第40页 |
4.2.2 模具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40-41页 |
4.2.3 模具结构动力学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41-43页 |
4.3 模具结构强度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4.3.1 模具结构强度分析新方法的提出 | 第43页 |
4.3.2 模具结构强度分析新方法的流程 | 第43-45页 |
4.4 拉延模具结构强度分析实例 | 第45-52页 |
4.4.0 模具结构的几何清理 | 第45-46页 |
4.4.1 模具体网格的划分 | 第46-47页 |
4.4.2 模具材料参数 | 第47-48页 |
4.4.3 前门内板凹模结构强度分析 | 第48-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前门内板拉延模具结构变形测试 | 第53-60页 |
5.0 引言 | 第53页 |
5.1 变形实验测量方法 | 第53-55页 |
5.1.1 测量方法介绍 | 第53页 |
5.1.2 实验设备简介 | 第53-55页 |
5.2 实验设计与准备 | 第55-56页 |
5.2.1 实验点的选择 | 第55-56页 |
5.2.2 模拟测量 | 第56页 |
5.3 对模具进行变形测试实验 | 第56-59页 |
5.3.1 压机平台变形的测量 | 第56-57页 |
5.3.2 凹模变形的测量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