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网络使用对公民接受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7-19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20-23页
        1.4.1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页
        1.4.3 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第23-29页
    2.1 政策接受理论第23-24页
        2.1.1 政策接受的内涵第23页
        2.1.2 政策接受者主体地位的内涵第23-24页
    2.2 计划行为理论第24-25页
        2.2.1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第24页
        2.2.2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容第24-25页
    2.3 媒介依赖理论第25-26页
        2.3.1 媒介依赖的内涵第25-26页
        2.3.2 媒介依赖的具体内容第26页
    2.4 组织行为学理论第26-28页
        2.4.1 态度的内涵第26-27页
        2.4.2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第27-28页
    2.5 网络使用的内涵第28-29页
第三章 网络使用对公民接受政策影响研究模型的构建第29-35页
    3.1 公民接受政策影响因素模型第29-30页
    3.2 研究中变量的定义第30-31页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1-35页
        3.3.1 网络使用、网络依赖和网络信任的研究假设第31-32页
        3.3.2 网络信任、政策态度和主观规范的研究假设第32-33页
        3.3.3 政策态度、主观规范和政策接受意向的研究假设第33-35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35-41页
    4.1 环境保护政策选用第35页
    4.2 研究的基本设计思路第35-37页
    4.3 调查问卷设计与研究变量的测量第37-39页
    4.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39-41页
        4.4.1 样本选择第39-40页
        4.4.2 问卷收集与整理第40-41页
第五章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第41-51页
    5.1 样本概述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1-44页
    5.2 对数据的信效度分析第44-45页
        5.2.1 信度分析第44-45页
        5.2.2 效度分析第45页
    5.3 实证假设检验的分析第45-51页
        5.3.1 模型拟合度分析第46-47页
        5.3.2 模型修正第47-49页
        5.3.3 假设检验及结果讨论第49-51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1-57页
    6.1 研究结论与分析第51-52页
    6.2 启示及相关建议第52-55页
        6.2.1 加强政府公共政策信息网络公开机制建设第52-53页
        6.2.2 加强政府发言人和专家对公共政策的网络解读程度第53-54页
        6.2.3 提升网络大众传媒的公信力第54页
        6.2.4 培养公民良好的网络政治素养第54-55页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附件1调查问卷第62-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事件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