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最适pH降低的中性蛋白酶Ⅰ基因在米曲霉中的表达

缩略语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9-16页
    1.1 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第9-10页
        1.1.1 米曲霉第9页
        1.1.2 中性蛋白酶第9-10页
    1.2 重组中性蛋白酶I的真核表达第10-11页
        1.2.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0页
        1.2.2 重组蛋白糖基化的研究第10-11页
    1.3 定向进化在酶最适pH改造中的应用第11页
    1.4 曲霉属真菌转化系统及发酵表达第11-15页
        1.4.1 曲霉属真菌转化方法第12页
        1.4.2 转化子的筛选第12-14页
        1.4.3 曲霉属的固态发酵第14-15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米曲霉重组中性蛋白酶的糖基化对酶活的影响第16-36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材料第16-18页
        2.2.1 菌株和质粒第16页
        2.2.2 设备仪器第16-17页
        2.2.3 生化试剂第17页
        2.2.4 主要试剂和溶液第17-18页
    2.3 方法第18-25页
        2.3.1 蛋白三维模型的构建第18-19页
        2.3.2 增加糖基化位点引物设计第19页
        2.3.3 定点突变表达载体pPIC9K-NPⅠ-P56Y-6His、pPIC9K-NPⅠ-N41AP56Y-6His的构建第19-21页
        2.3.4 突变表达载体pPIC9K-NPⅠ-P56Y-6His、pPIC9K-NPⅠ-N41AP56Y-6His的转化与鉴定第21-22页
        2.3.5 重组质粒pPIC9K-NPⅠ-N41AP56Y-6His、pPIC9K-NPⅠ-P56Y-6His转化毕赤酵母GS115第22-23页
        2.3.6 重组中性蛋白酶的摇瓶诱导表达第23-25页
        2.3.7 突变酶rNPⅠ-P56Y、rNPⅠ-N41AP56Y的纯化分析第25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5-34页
        2.4.1 中性蛋白酶I的三维结构模拟第25-27页
        2.4.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29页
        2.4.3 酵母重组子的表型鉴定第29-30页
        2.4.4 酵母突变子的摇瓶表达第30-31页
        2.4.5 重组酶的纯化分析第31-32页
        2.4.6 突变酶酶活及热稳定性的测定第32-34页
    2.5 讨论第34-35页
    2.6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体外筛选最适pH降低的中性蛋白酶基因在米曲霉中的表达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第36-40页
        3.2.1 菌株与质粒第36-37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7页
        3.2.3 生化试剂第37页
        3.2.4 溶液与培养基第37-40页
            3.2.4.1 培养基第37-38页
            3.2.4.2 主要试剂溶液第38-40页
    3.3 方法第40-46页
        3.3.1 引入突变位点和添加组氨酸标签引物设计第40页
        3.3.2 定点突变打靶载体pNP-NPⅠ-6His、        pNP-NPⅠ-Y122FK246ID382V-6His、pNP-NPⅠ-Y122FK246ID382VY186S-6His的构建第40-42页
        3.3.3 表达载体pNP-NPⅠ-6His、pNP-NPⅠ-Y122FK246ID382V-6His和pNP-NPⅠ-Y122FK246ID382VY186S-6His的转化与鉴定第42页
        3.3.4 表达载体pNP-NPⅠ-6His、pNP-NPⅠ-Y122FK246ID382V-6His和pNP-NPⅠ-Y122FK246ID382VY186S-6His的线性化第42-43页
        3.3.5 米曲霉AS11菌丝体的培养第43页
        3.3.6 米曲霉AS11原生质体的制备第43-44页
            3.3.6.1 菌丝体的制备第43-44页
        3.3.7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第44页
        3.3.8 转化子的筛选第44-45页
        3.3.9 打靶载体插入菌株鉴定第45页
            3.3.9.1 基因组的提取第45页
            3.3.9.2 转化子PCR鉴定第45页
        3.3.10 化子和前期菌株的固态发酵产酶情况第45-46页
            3.3.10.1 中性蛋白酶活力分析第45-46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6-52页
        3.4.1 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第46-47页
        3.4.2 米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第47-48页
        3.4.3 原生质体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第48-51页
        3.4.5 米曲霉的固态发酵第51页
        3.4.6 酶活测定第51-52页
    3.5 讨论第52-53页
    3.6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第54-55页
    4.1 主要研究结论第54页
    4.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LC3纳米抗体的筛选与活性鉴定
下一篇:Lnc784对TCF712表达调控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