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 | 第7-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3页 |
1.1 细胞自噬概述 | 第12-17页 |
1.1.1 细胞自噬 | 第12页 |
1.1.2 自噬的发生过程 | 第12-13页 |
1.1.3 自噬的分类 | 第13-15页 |
1.1.4 自噬的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1.2 LC3蛋白 | 第17-18页 |
1.3 纳米抗体 | 第18-21页 |
1.3.1 纳米抗体的结构 | 第18-19页 |
1.3.2 纳米抗体的特性 | 第19-20页 |
1.3.3 纳米抗体的获得 | 第20-2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抗LC3纳米抗体库的建立 | 第23-38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 第24-25页 |
2.2 方法与步骤 | 第25-31页 |
2.2.1 LC3蛋白的羊驼免疫 | 第25页 |
2.2.2 LC3蛋白免疫效价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3 羊驼免疫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 | 第26-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2.3.1 免疫效价的检测 | 第31-32页 |
2.3.2 淋巴细胞和总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2.3.3 巢式PCR扩增VHH基因片段 | 第33-34页 |
2.3.4 抗体库的鉴定 | 第34-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抗LC3纳米抗体的筛选和表达 | 第38-49页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1.3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9页 |
3.2 方法与步骤 | 第39-44页 |
3.2.1 LC3蛋白的生物素化 | 第39-40页 |
3.2.2 LC3蛋白生物素化效率的测定 | 第40页 |
3.2.3 磁珠活化 | 第40页 |
3.2.4 LC3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 | 第40-41页 |
3.2.5 辅助噬菌体的扩增与滴度测定 | 第41页 |
3.2.6 洗脱物的扩增与滴度测定 | 第41-42页 |
3.2.7 筛选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2-43页 |
3.2.8 阳性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纳米抗体的表达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3.1 磁珠筛选 | 第44-45页 |
3.3.2 ELISA实验 | 第45-47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7-49页 |
3.4.1 讨论 | 第47-48页 |
3.4.2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抗LC3纳米抗体的活性鉴定 | 第49-67页 |
4.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9页 |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9页 |
4.2 方法与步骤 | 第49-55页 |
4.2.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49-51页 |
4.2.3 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抗LC3纳米抗体活性 | 第51-52页 |
4.2.4 抗LC3纳米抗体结合力的测定 | 第52-53页 |
4.2.5 细胞内验证抗LC3纳米抗体活性 | 第53-5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5页 |
4.3.1 酶联免疫吸附 | 第55-56页 |
4.3.2 Western blot | 第56-57页 |
4.3.3 抗LC3纳米抗体结合力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4 抗LC3纳米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8-59页 |
4.3.5 抗LC3蛋白的纳米抗体细胞内活性鉴定 | 第59-65页 |
4.4 讨论 | 第65-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67-68页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