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19页 |
1.1 干扰素诱导GTP酶家族基因的表达 | 第14-15页 |
1.2 IRGs的结构与分布 | 第15-16页 |
1.3 IRGs靶向于病原囊泡 | 第16-17页 |
1.4 IRGs与病原囊泡的相互作用 | 第17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IRGM4、IRGM5和IRGM6抗体的制备 | 第19-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主要试剂和细胞系 | 第19页 |
2.1.2 MDCK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19页 |
2.1.3 IRGM4、IRGM5和IRGM6原核表达引物的设计 | 第19-20页 |
2.1.4 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 第20页 |
2.1.5 可溶性融合抗原的制备 | 第20-21页 |
2.1.6 抗IRGMs抗体的制备 | 第21页 |
2.1.7 内源性IRGMs的表达的检测 | 第21页 |
2.2 结果 | 第21-23页 |
2.2.1 IRGM4、IRGM5以及IRGM6序列分析 | 第21页 |
2.2.2 GST与IRGM4、IRGM5和IRGM6融合表蛋白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 内源性IRGM4、IRGM5和IRGM6表达的检测 | 第22-23页 |
2.3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IRGM4、IRGM5和IRGM6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 第25-3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3.1.2 gRNA的选择 | 第25-26页 |
3.1.3 sgRNA的构建 | 第26-27页 |
3.1.4 MDCK细胞的转染与敲除 | 第27页 |
3.1.5 IRGM6基因缺失细胞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3.1.6 IRGM4和IRGM5的基因敲除细胞系的的建立 | 第28页 |
3.1.7 基因缺失细胞系的鉴定 | 第28页 |
3.2 结果 | 第28-31页 |
3.2.1 IRGM4、IRGM5以及IRGM6的基因编辑 | 第28-30页 |
3.2.2 IRGM4、IRGM5以及IRGM6基因缺失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30-31页 |
3.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IRGMS在抗弓形虫中的作用 | 第33-4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4.1.1 主要材料、弓形虫株和细胞系 | 第34页 |
4.1.2 弓形虫感染和纳虫空泡内弓形虫数比较的试验方法 | 第34页 |
4.1.3 弓形虫的体外培养 | 第34页 |
4.2 结果 | 第34-40页 |
4.2.1 IFNγ诱导和未诱导MDCK细胞对弓形虫生长的作用 | 第35-36页 |
4.2.2 在未经IFNγ诱导的条件下IRGMs基因缺失细胞系对弓形虫生长的作用 | 第36-38页 |
4.2.3 在经IFNγ诱导的条件下IRGMs基因缺失细胞系对弓形虫生长的作用 | 第38-40页 |
4.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