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探索 | 第11-13页 |
2.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及衡量标准 | 第16-20页 |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 | 第16-17页 |
(二) 课堂教学有效性衡量标准 | 第17-20页 |
1. 学习内容要适切 | 第17页 |
2. 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 | 第17-18页 |
3. 学习形式应多样 | 第18页 |
4. 学习组织过程应科学 | 第18页 |
5. 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 第18-20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0页 |
(二) 归纳与总结 | 第20页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1. 课堂教学有效性低效 | 第21页 |
2. 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效 | 第21-22页 |
3. 课堂教学有效性负效 | 第22-23页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问题存在产生原因 | 第23-26页 |
(一) 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 第23页 |
(二) 教师的教学智慧运用不力 | 第23-24页 |
(三) 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 第24页 |
(四) 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 第24-25页 |
(五) 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5-26页 |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 第26-32页 |
(一) 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 第26-27页 |
(二) 教学方式的改变 | 第27-28页 |
(三) 教学素养的提升 | 第28-29页 |
(四) 教学氛围的形成 | 第29-30页 |
(五) 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 | 第30-31页 |
(六) 增加教育资源配置 | 第31-32页 |
五、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