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1、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一、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一) 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二) 生命意识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生命存在意识 | 第16页 |
2、死亡意识 | 第16-17页 |
3、生命价值意识 | 第17-18页 |
二、高中生生命意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8-28页 |
(一) 高中生生命意识的现状 | 第18-25页 |
1、调查问卷简介及样本分析 | 第18页 |
2、高中生生命意识的状况 | 第18-25页 |
(二) 高中生生命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1、高中生存在漠视生命的现象 | 第25-26页 |
2、高中生对生命的认识不够彻底 | 第26页 |
3、高中生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规划 | 第26-27页 |
4、高中生的生存、急救技能明显不足 | 第27-28页 |
三、高中生生命意识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28-34页 |
(一) 社会因素 | 第28-30页 |
1、社会的快速变迁使高中生生命观产生迷茫 | 第28页 |
2、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生命观的影响 | 第28-29页 |
3、大众传媒对高中生生命观的冲击 | 第29-30页 |
(二) 家庭因素 | 第30-31页 |
1、家庭成员的关系变化影响高中生对待生命的态度 | 第30页 |
2、家长教育方式影像高中生的性格 | 第30-31页 |
3、家长的生活态度影响高中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 | 第31页 |
(三) 学校因素 | 第31-32页 |
1、课程体系的不合理设置影响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 | 第31-32页 |
2、教师素质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 | 第32页 |
(四) 个人因素 | 第32-34页 |
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影响生命价值观形成 | 第32-33页 |
2、高中生人生目标的不确切定位导致生命意识迷失 | 第33-34页 |
四、增强高中生生命意识的途径 | 第34-40页 |
(一) 优化社会环境 | 第34-35页 |
1、弘扬社会主义人文精神 | 第34页 |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第34-35页 |
3、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 | 第35页 |
(二) 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 第35-37页 |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第35-36页 |
2、家长应掌握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 第36页 |
3、家长要进行正面引导 | 第36-37页 |
(三)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 第37-38页 |
1、建设校园文化 | 第37页 |
2、学校应开展生命教育课 | 第37-38页 |
3、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 | 第38页 |
(四) 高中生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 | 第38-40页 |
1、正确认识生命 | 第38-39页 |
2、设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