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技工院校危机管理的相关概论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技工院校危机的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一 技工学校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技师学院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三 危机的概念 | 第16-17页 |
四 危机管理的概念 | 第17页 |
五 校园危机的概念 | 第17-18页 |
六 校园危机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技工院校危机的分类 | 第19-20页 |
一 校园危机分类 | 第19页 |
二 技工院校危机分类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危机管理的阶段划分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一 最基本的三阶段模型 | 第20-21页 |
二 1986年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 | 第21页 |
三 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四阶段模型 | 第21-22页 |
四 米特罗夫的五阶段模型(1994) | 第22-23页 |
五 诺曼·R·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型 | 第23页 |
六 国内学者提出的五阶段模型 | 第23-24页 |
七 笔者认为的技工院校危机管理划分四阶段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技工院校危机的现状、特征及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技工院校危机的现状及特征 | 第25-28页 |
一 技工学校危机现状 | 第25-26页 |
二 技工学校危机特征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技工院校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 | 第28-31页 |
一 政府监管、指导不深入 | 第28页 |
二 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 | 第28-30页 |
三 学校管理难度大、水平低 | 第30页 |
四 应急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 第30-31页 |
五 危机后恢复和评价工作不足 | 第31页 |
第三节 技工院校危机管理的诱因 | 第31-37页 |
一 学生素质问题 | 第32页 |
二 心理问题 | 第32-33页 |
三 管理问题 | 第33-34页 |
四 安全问题 | 第34-35页 |
五 社会环境 | 第35页 |
六 自然灾害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国外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 第37-40页 |
第一节 美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 | 第37-38页 |
一 先进的危机管理理念 | 第37页 |
二 先进的危机管理体系 | 第37页 |
三 先进的危机管理机构 | 第37-38页 |
四 先进的政府危机管理措施 | 第38页 |
第二节 日本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 | 第38-40页 |
一 建立安全防御措施 | 第38页 |
二 全防御意识无处不在 | 第38-39页 |
三 政府多方措施保学校安全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技工院校危机管理探索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技工院校危机预防阶段的“一案两制” | 第40-42页 |
一 一个方案 | 第40页 |
二 两个体制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技工院校危机预防阶段的危机意识树立 | 第42-43页 |
一 建立真正有效的危机管理 | 第42页 |
二 树立好危机意识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危机认知阶段的校园危机心理干预体系 | 第43-44页 |
一 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团队 | 第43-44页 |
二 建立校内外心理危机干预联动网络 | 第44页 |
三 建立专门校园心理咨询室 | 第44页 |
第四节 危机处理阶段的媒体应对战术 | 第44-45页 |
一 做好媒体应对计划 | 第44页 |
二 面对媒体态度积极 | 第44-45页 |
三 信息及时发布 | 第45页 |
第五节 危机修复阶段的社区、政府参与 | 第45-47页 |
一 共建学校与社区安全网络 | 第45页 |
二 政府做好支持者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