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 | 第12-14页 |
1.2 功率分流式构型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构型的分类 | 第14-16页 |
1.2.2 构型分析 | 第16-17页 |
1.2.3 构型的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1.2.4 整车控制策略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双模EVT的构型分析 | 第22-44页 |
2.1 分析方法及现有双模构型 | 第22-25页 |
2.1.1 杠杆分析法 | 第22-23页 |
2.1.2 现有双模EVT的构型 | 第23-25页 |
2.2 构型的转速转矩、传递效率分析 | 第25-33页 |
2.2.1 2MT70构型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2 Low EVT模式 | 第26-30页 |
2.2.3 High EVT模式 | 第30-33页 |
2.2.4 EVT模式 | 第33页 |
2.3 构型中固定速比的分析 | 第33-38页 |
2.3.1 固定速比的实现 | 第33-35页 |
2.3.2 固定速比的功能 | 第35-36页 |
2.3.3 固定速比离合器的布置 | 第36-38页 |
2.4 构型的工作模式分析 | 第38-43页 |
2.4.1 停车模式(Parking mode) | 第38页 |
2.4.2 纯电动模式(EV mode) | 第38-39页 |
2.4.3 启动发动机模式(Cranking mode) | 第39页 |
2.4.4 混合驱动模式(Hybrid mode) | 第39-41页 |
2.4.5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Braking mode) | 第41-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机械点的构型选择 | 第44-64页 |
3.1 机械点 | 第44-48页 |
3.2 输入分流构型(input-split) | 第48-50页 |
3.2.1 输入分流构型的种类 | 第48-49页 |
3.2.2 基于机械点构型选择 | 第49-50页 |
3.3 输出分流构型(output-split) | 第50-55页 |
3.3.1 输出分流构型的种类 | 第51-52页 |
3.3.2 机械点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3 基于机械点构型选择 | 第54-55页 |
3.4 复合分流构型(compound-split) | 第55-58页 |
3.4.1 构型的种类 | 第55-56页 |
3.4.2 基于机械点的构型选择 | 第56-58页 |
3.5 双模构型(two-modes) | 第58-62页 |
3.5.1 双模构型的选择 | 第59-61页 |
3.5.2 固定速比构型的添加 | 第61-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双模EVT构型设计流程 | 第64-82页 |
4.1 自动变速器(AT)构型设计流程 | 第64-66页 |
4.2 双模EVT构型的设计流程 | 第66-74页 |
4.2.1 双模构型的几点说明 | 第66-68页 |
4.2.2 速比的范围 | 第68-69页 |
4.2.3 机械点的取值 | 第69-74页 |
4.2.4 构型的选择 | 第74页 |
4.3 实例研究 | 第74-81页 |
4.3.1 构型参数 | 第74-75页 |
4.3.2 机械点的计算 | 第75-77页 |
4.3.3 构型的选择 | 第77-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仿真分析 | 第82-102页 |
5.1 整车工作模式分析 | 第83-88页 |
5.1.1 发动机最大功率和行驶车速的关系 | 第83-85页 |
5.1.2 电机特性 | 第85-86页 |
5.1.3 发动机启停控制 | 第86-87页 |
5.1.4 整车工作模式门限 | 第87-88页 |
5.2 基于发动机最优曲线控制算法 | 第88-95页 |
5.2.1 整车控制流程 | 第89-90页 |
5.2.2 发动机转速控制 | 第90-94页 |
5.2.3 发动机负荷率控制 | 第94-95页 |
5.3 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 | 第95-100页 |
5.3.1 模型的搭建 | 第95-97页 |
5.3.2 仿真结果 | 第97-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102-10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2-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