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发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3-14页
        1.2.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2 研究思路第14页
    1.3 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诚信原则在罗马法中的起源与发展第15-26页
    2.1 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律诉讼程序第15-19页
        2.1.1 法律诉讼程序的基本内容第15-16页
        2.1.2 法律诉讼程序的特征第16-17页
        2.1.3 法律诉讼程序的弊端第17-18页
        2.1.4 诚信原则的兴起第18-19页
    2.2 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程式诉讼程序第19-22页
        2.2.1 程式诉讼程序的出现第19页
        2.2.2 诚信原则的适用与法官裁量权的扩大第19-22页
    2.3 罗马法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第22-25页
        2.3.1 非常诉讼程序中及诚信原则第22-23页
        2.3.2 罗马法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第23-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中世纪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发展第26-35页
    3.1 神圣罗马帝国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的发展第26-31页
        3.1.1 神圣罗马帝国民事诉讼的发展第26-27页
        3.1.2 帝国疏密法院和共同法第27-29页
        3.1.3 法律学者对于罗马法的继承第29-30页
        3.1.4 神圣罗马帝国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第30-31页
    3.2 普鲁士一般法院法的诚信原则第31-34页
        3.2.1 一般法院法的制定第31页
        3.2.2 一般法院法中的诚信原则体现第31-34页
        3.2.3 一般法院法中诚信原则的影响第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诚信原则第35-48页
    4.1 法国民事诉讼法典对于欧洲大陆民事诉讼法的影响第35-38页
        4.1.1 法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第35-37页
        4.1.2 法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诚信原则的抛弃第37-38页
    4.2 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近代诚信原则的确立第38-46页
        4.2.1 德国统一民事诉讼法的制定第38-39页
        4.2.2 德国民诉法制定之初对于诚信原则的否定第39-40页
        4.2.3 德国民事诉讼法中诚信原则的确立背景第40-41页
        4.2.4 德国民事诉讼法中诚信原则确立外在过程第41-42页
        4.2.5 德国诉讼法发展脉络下诚信原则的确立第42-45页
        4.2.6 近代德国诉讼法中诚信原则的内涵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当代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现状及内涵第48-59页
    5.1 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当代发展契机第48-49页
        5.1.1 发展的外部契机第48-49页
        5.1.2 以外部视角考察而导致诚信原则的定位模糊第49页
    5.2 诚信原则的文义解释第49-52页
        5.2.1 诚信原则文义解释的必要性第49-50页
        5.2.2 诚信原则文义解释的内涵第50-51页
        5.2.3 诚信原则文义解释的不足第51-52页
    5.3 当代德国的诚信原则民事诉讼法学解释第52-55页
    5.4 当代日本的诚信原则民事诉讼法学解释第55-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层面的定位及法理分析第59-74页
    6.1 我国诚信原则的发展现状中的问题第59-61页
    6.2 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第61-65页
        6.2.1 文义解释层面的诚信原则在我国的定位第61-63页
        6.2.2 民事诉讼法学解释层面的诚信原则在我国的定位第63-65页
    6.3 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解释方法——原旨主义第65-70页
        6.3.1 原旨主义的解释方法的选择第66-68页
        6.3.2 原旨主义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第68-70页
    6.4 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解释方法——整体性第70-73页
        6.4.1 整体性解释方法的选择第70-71页
        6.4.2 整体性解释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第71-72页
        6.4.3 以整体性作为诚信原则诉讼层面的解释方法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7章 我国诚信原则规制主体的类型化分析第74-83页
    7.1 我国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首要规制主体——法官第74-78页
        7.1.1 将法官作为首要规制主体的现实要求第74-77页
        7.1.2 诚信原则对于法官的规制界限第77-78页
    7.2 我国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特殊规制主体——委托代理人第78-82页
        7.2.1 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委托代理人时的诚信原则第78-80页
        7.2.2 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的诚信原则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8章 我国诚信原则适用的具体化分析第83-94页
    8.1 诚信原则下法官的释明义务第83-87页
        8.1.1 释明义务的含义第83页
        8.1.2 释明义务的实现方式第83-86页
        8.1.3 释明义务对实现诚信原则的意义第86-87页
    8.2 诚信原则下法官对于事实认定的标准第87-91页
        8.2.1 法官对事实的认定标准第87-89页
        8.2.2 诚信原则规制下法官对事实的认定第89-91页
    8.3 诚信原则具体化的意义第91-93页
        8.3.1 跳脱“一般条款”之束缚第91-92页
        8.3.2 诚信原则具体化的必要及意义第92-93页
    小结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JX县为例
下一篇: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