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信息交合原理视阈下纸媒报网互动现状研究--以天津《毎日新报》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问题第11-12页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 文献综述第13-18页
    四、 研究理论第18页
    五、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报网互动及《每日新报》现状第20-34页
    1.1 报网互动及其概念的拓展第20-22页
        1.1.1 报网互动的概念第20-21页
        1.1.2 报网互动概念的拓展及其与媒体融合的关系第21-22页
    1.2 报网互动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第22-27页
        1.2.1 纸媒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第23页
        1.2.2 纸媒的新媒体平台建设第23-24页
        1.2.3 报网互动的发展历程第24-27页
    1.3 报网互动的分类第27-30页
        1.3.1 按互动平台分类第27-29页
        1.3.2 按互动内容分类第29-30页
    1.4 天津地方媒体发展现状第30-34页
        1.4.1 天津地区媒体概况第30-31页
        1.4.2 《每日新报》及其发展历程第31页
        1.4.3 《每日新报》的报网互动实践概览第31-34页
第二章 从信息交合原理看《每日新报》报网互动第34-41页
    2.1 信息交合原理视角下报网互动分析第34-35页
    2.2 《每日新报》全媒体报网互动思维第35-36页
        2.2.1 全媒体互动平台第35-36页
        2.2.2 记者微信群第36页
        2.2.3 打造“全能记者”第36页
    2.3 新闻采编中的报网互动第36-38页
        2.3.1 新闻采集中的报网互动第37-38页
        2.3.2 新闻编辑中的报网互动第38页
    2.4 “线上线下”形式的报网互动第38-39页
        2.4.1 周末版的“线上线下”活动第38-39页
        2.4.2 大型特别活动的报网互动第39页
    2.5 知名专栏与网络商城的互动第39-41页
        2.5.1 “新帮办”专栏的特色定位第40页
        2.5.2 “新帮办”与网络爱心商城互动第40-41页
第三章 《每日新报》报网互动存在的问题第41-46页
    3.1 报网互动参与读者少第41-42页
        3.1.1 参与留言互动的读者数量少第41-42页
        3.1.2 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的人数不够多第42页
    3.2 报网互动年龄职业层次不均衡第42-43页
        3.2.1 参与读者年龄层次失衡第42-43页
        3.2.2 参与读者职业层次失衡第43页
    3.3 受众和内容匹配度不够第43页
    3.4 报网互动形式单一第43-44页
    3.5 报网互动宣传效果欠佳第44-46页
        3.5.1 报网互动的地区影响力低不足第44页
        3.5.2 报网互动的影响幅度小第44-46页
第四章 《每日新报》报网互动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46-50页
    4.1 技术实力的不足第46-47页
        4.1.1 《每日新报》现有的技术水平第46页
        4.1.2 《每日新报》面临的技术瓶颈第46-47页
    4.2 资金和扶植力度的不足第47-48页
        4.2.1 资金支持的不足第47页
        4.2.2 扶植力度的不足第47-48页
    4.3 报网互动和媒介融合思维的不足第48页
        4.3.1 专业领域的思维转变情况第48页
        4.3.2 管理等其他方面的思维方式第48页
    4.4 新闻人才的缺乏第48-50页
        4.4.1 新闻媒体的人才流失第48页
        4.4.2 人才的培养和招募的困境第48-50页
第五章 信息交合原理与解决上述问题对策分析第50-57页
    5.1 其他纸媒报网互动新发展第50-51页
    5.2 加强内容交合的深度和广度第51-53页
        5.2.1 坚持“内容为王”第51-52页
        5.2.2 打造“慢新闻”第52-53页
    5.3 增强形式交合的实用性第53页
    5.4 提高平台交合的积极性第53-55页
        5.4.1 提升微博的传播力第54-55页
        5.4.2 开发新闻客户端的应用第55页
    5.5 拓宽跨界交合的范围第55-56页
    5.6 促进人才交合的多样性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 访谈提纲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市新华书店投标工作的流程优化与保障研究
下一篇:网络媒体中“动物保护者”媒介形象分析--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