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行业背景 | 第12页 |
·学术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现实意义:由竞争转向合作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共生营销理论综述 | 第18-34页 |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共生理论 | 第18-22页 |
·共生的概念 | 第18-19页 |
·共生行为方式 | 第19-20页 |
·营销与共生的有机结合 | 第20-22页 |
·共生营销理论 | 第22-28页 |
·共生营销理论的发展 | 第22-24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24页 |
·共生营销理论的分类 | 第24-27页 |
·有关共生营销概念的其他说法 | 第27-28页 |
·国内外有关营销合作理论模型的分析 | 第28-32页 |
·德勒的共生营销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P."Rajan"Varadarajan & Daniel Rajaratnam的共生营销模型 | 第29-30页 |
·Sonia Dikinson & B.Ramaseshan有关cooperative marketing的模型 | 第30-32页 |
·营销合作模型的比较论述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构建共生营销模型的现实基础 | 第34-40页 |
·2G时代商业模式的特点 | 第34-35页 |
·3G时代商业模式的特点 | 第35-36页 |
·2G时代商业模式下的产业价值链定位 | 第36-37页 |
·3G时代商业模式下的产业价值链定位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构建共生营销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40-45页 |
·创造企业价值相关的理论 | 第40-43页 |
·中间组织理论 | 第40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0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40-41页 |
·资源互补理论 | 第41页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41-42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42页 |
·价值网理论 | 第42-43页 |
·创造顾客价值相关理论 | 第43-45页 |
·顾客价值理论综述 | 第43-44页 |
·顾客价值的构成与驱动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3G时代电信运营商共生营销模型的设计与实施 | 第45-63页 |
·共生营销模型设计的指导原则 | 第45-46页 |
·以顾客价值为基础 | 第45页 |
·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 | 第45页 |
·目标一致,核心价值兼容 | 第45-46页 |
·塑造学习型组织 | 第46页 |
·共生营销模型的设计 | 第46-49页 |
·构建共生营销模型的逻辑思路 | 第46-47页 |
·共生营销模型的设计框架 | 第47-49页 |
·共生营销模型的实施 | 第49-63页 |
·共生营销的事前调研 | 第49-50页 |
·共生营销伙伴的选择 | 第50-54页 |
·共生营销的动机分析 | 第50页 |
·企业能力评估 | 第50-52页 |
·共生伙伴的选择 | 第52页 |
·共生伙伴的选择体系 | 第52-54页 |
·选择共生营销策略 | 第54-58页 |
·产品合作策略 | 第54-55页 |
·价格联合策略 | 第55页 |
·联合促销策略 | 第55-57页 |
·渠道合作策略 | 第57-58页 |
·共生营销模型的结果评估 | 第58-61页 |
·结果评估 | 第58-60页 |
·共生营销行为修正 | 第60-61页 |
·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3G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建议 | 第63-64页 |
·论文的局限与后续研究设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页 |